Bigfish 发表于 2010-3-3 08:22:36

大同人的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其庆祝内容之丰富,准备食品之齐全,都是其他传统节日所无法相比的。大同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传统的春节习俗更是丰富多彩。明天就是除夕了,记者就我市的春节习俗采访了市地方志编审姚斌先生。
   据姚斌介绍,过年主要是为了庆祝“五谷丰登”。过去,大同人过年从头年腊八一过就开始了,分为两个阶段,即节前准备阶段和节后庆祝阶段,通常要延续到元宵节,有的要到二月二,这年才算结束。民间还有“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的说法,而“节中套节,节日不断”,团圆、喜庆、祥和是过年最大的特征。
   姚斌说,过去,大同人准备年货,不仅要做祭品,蒸大馍馍及包子、隔年糕,炸油果子、麻花,烧肉、炸丸子、煮羊头,生豆芽、做豆腐、做小菜等,还要糊灯笼、做灯碗、写云阳、写对联,买窗花、年画、爆竹等。到了除夕这天,家家户户要洒扫庭院,易门神桃符,挂红灯、贴春联、垒旺火、陈香案、请亡疏。入夜,合家团聚,吃团圆饭,这顿年夜饭,过去讲究“三碗四盘子,烧猪肉加丸子,热个炖炖的火锅子”,主食为“更岁饺子”。饭后,小孩放炮嬉戏,老人谈古论今,妇女准备供品,修饰打扮,通宵不睡,称“熬年”。初更,各家张灯结彩,陈香案、供品,发旺火、燃爆竹,参神拜祖,谓之接神。接神时,供品为五个大馍馍、五碗热菜、五盘凉菜,取其“五福来临”之意。菜通常要有全猪(一头、四蹄、一尾)、全鸡(取其谐音“吉”,喻大吉大利)、鱼(取其“年年有余”之意)。家长率全家三叩九拜,并报告去年一家大事。之后,家人以次祝贺,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孩子和新妇压岁钱。拜完年,全家饮糖水、吃糖果,预祝新年幸福甜蜜。之后,全家转旺火,祈求来年旺气冲天,并将旺火接到家中炉灶,预祝家庭兴旺、财源茂盛。
   初一,天明后要出门迎喜神,过去要到南门外飞机场迎喜神。是日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而且,新女婿要在这一天给丈母娘拜年,之后派一子弟陪新女婿遍访亲友。此外,初一这天多素食。初二,接财神、吹元宝。五更设香案供品,发旺火或点旺火柴(麻秆),敲锣打鼓、爆竹齐鸣,孩子高呼“发财”。清早吃饺子,称“吹元宝”。是日,请女婿,以“三个盘一火锅,米饭馏馍馍”招待。初五,名“破五”,一名“五穷日”。过去,大同人讲究初一至初五不倒垃圾,到了初五黎明,各家清扫垃圾,并剪彩纸人同垃圾一起倒掉,称“送穷”。是日,村里午饭多吃面条,有“破五吃顿面,一亩打一石”之谚,城内多吃饺子。初七,称“人日”、“人胜日”或“七元日”,传这天是女娲造人之日。当天,用彩纸剪彩花、彩人戴在发上,并多吃面条,寓意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其长寿之意。初八,为谷神节,俗称“八仙日”。这天,人们成群结队去恒山或华严寺等寺庙烧香布施,叩头祭星。夜里,家家户户还要在窗台上点灯碗祭星。是日,多吃油炸糕,意在以油香烟馨迎八仙。初十,为石头节,俗称“十指日”。民间祭碾神、磨神,是日不动碾、磨,不使石锤、石钵。另外,这天民间传为老鼠娶亲,中午多吃油糕,也有吃饼的,称“盖窖饼”,意在盖窖防鼠。十五,为元宵节,俗称灯节,举城欢腾,有龙灯、高跷、秧歌、杂耍等,名曰闹元宵。晚上,龙灯过九龙壁时,要举行参拜之礼,全城鼓乐喧天,花炮齐放,旺火通红,满城沸腾,达到节日的高潮。人们尽兴而归后,煮元宵以消夜。十六,当天要外出郊游,名“游百病”。到了晚上,各家将除夕所供亡疏端至门外烧化,称“送祖宗”。二月二日,为春龙节,俗称“龙抬头”,城乡祭龙神。当天清晨,各家投九枚乾隆铜钱于壶,去井里汲水,然后沿途倒洒,至家后将余水与铜钱倒于水瓮,称“引钱龙”。是日,多吃饺子、油糕、粉条,名安龙角、安龙鳞、挑龙尾。这天,人们还要理发,名“剃龙头”。
   春节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其蕴涵着喜庆、团圆、和谐的深厚内涵。虽然现在有人觉得年味儿变淡了,但对于老百姓来说,无论一年有多少个节日,春节仍是一个不能马虎的节日。姚斌说,春节习俗包含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其中有一大部分体现了亲情、团圆、孝心和祝福,这都是民族传统美德,应该弘扬。如老大同习俗中,除夕要接神、请祖宗、给长辈拜年,接神涉及迷信,可以免除,但请祖宗、给长辈拜年却是尊祖孝先的行为,这样的年俗就该传承。这样既可加深长幼亲情,又对培养孩子的孝心有好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同人的春节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