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生义:倾家产供养12位孤寡老人(图)2 F% [+ n9 i; R4 S7 F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2日03:23 山西新闻网& _7 ~5 ^1 V1 T3 \( ^9 h& r% h% _
' M) P( j8 U; d- e
" u! f6 o5 V/ t' K' b) }1 g" R! R
: u3 t2 c4 N z$ O/ \: R
十多年前,他舍弃优越的城市生活,自掏腰包在村里建了座敬老院1 o" s# O# `! ?: S9 T4 s3 Y5 w
5 ^: Q' H5 E! O4 p
1996年,大同铁路工人许生义在阳高县邢家堡村办起一座敬老院。十多年来,他舍弃城市里的优越生活,在这里先后无偿供养了12位孤寡老人,而自己却因此一度陷入倾家荡产的困境。如今,他仍旧初衷不改,与敬老院的4位老人清贫而快乐地一起生活,构建起一个温馨和谐的“家”。" c3 x% z; C4 ~1 Y8 A
3 q Y& q0 s$ |
他的故事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去年年底,他在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中被评为“中华孝亲敬老之星”,今年4月,又被评为“山西省孝亲敬老楷模”。/ J2 w3 a# Y+ _- f3 x' a+ f2 Q
! B9 ]. T* h5 n. J
在自己开办的敬老院内,许生义(右)正在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7 p; e: H0 j9 w0 J& H' Q
# d' ~& o# Y8 v- k1 w 立志有能力时一定帮他们! w; O7 Y2 @9 j$ x* O( B' ~4 |' g
& e) M( v0 q6 O$ m2 s9 ]( o5 q “十多年了,有过世的,有新来的,现在就剩4位老人了。活着好好养活,老了好好打发。”4月23日,阳高县邢家堡村,今年54岁的许生义站在他的院子里,宽慰地看着眼前的一切。“社会扶贫敬老院”的小木牌就挂在院里的瓦房上。2 y. |! X( a* U
& O+ m9 Q4 q, g6 X$ `7 D8 y
许生义出生在阳高县王官屯镇一个小山村里,乡亲们的贫困与疾苦让他铭刻在心。有次他在街上看见一个老人拄着棍子颤颤巍巍地伸手向路人讨饭,他立志长大后要天天炸油糕,让讨饭的人都来吃。
- U8 Y) ~2 j% d# J
9 V4 b0 f( f: l% W5 P6 Y 长大后,许生义进了城,成了一名铁路职工。但如何接济村里的乡亲,仍是他常思谋的事情。上世纪90年代,许生义下海挣了些钱,开始筹划起为乡亲们办些实事。! [$ X4 w a, H1 h) x
4 [! p/ Z' T( F 1996年,他回乡探亲时对妻子说:“我要办个敬老院。”/ a; h3 N8 e) A+ d. ]
- ]9 G1 V0 {* U- p1 ~- r* U. P
很快批文下来了,地址选好了,但还差些资金。一名同事主动提出:“我给你投资。”; ]* j+ w ?7 q. O# q6 l+ E ^
# L" p3 I4 a; S' I. _5 p
投资十四万多元的敬老院很快建起来了。1996年的重阳节那天,首批入住敬老院的10位孤寡老人穿着崭新的衣服,面对丰盛的饭菜乐得合不拢嘴。
: O! m* \ V. f& u4 o
/ p' Q8 H N" z7 k, g( H 行动多次变故难挡浓浓敬老情
7 c- K) m3 R6 ?7 f* a! n, i3 B, e6 J8 k/ C+ P$ Y; q* f
合伙人突然撤走( H, y6 r1 J& `
# L( |) l j0 c5 p$ a& } 就在许生义准备大干一场时,事情出现变数。原来,那名合伙人发现办敬老院是个只赔不赚的营生,便想打退堂鼓。许生义好说歹说,经过协商,决定二人轮流管理敬老院。在对方管理敬老院的那一年,许生义只好回市里经营自己的饭店。! ~( \4 V6 J- E' |) V
, s& W4 M; @! d) [! o" C2 t 他走后,合伙人以“修房”为名给老人们放了“长假”,自己在敬老院养起了兔子。老人们有的重新流浪街头,有的挨家要饭。许生义心里十分难过,他决定在大同市里建所养老院把老人们接过来。6 b" S8 W" T8 D
" j2 e2 N( |5 c# H7 g6 s! s 1998年,许生义借了不少钱在市里又建起一座敬老院。他回到村里,把那些无家可归的老人全部接来,靠着开饭店的收入勉强维持着。当年年底,饭店生意惨淡下来,为了十几口人的生计,许生义又到处借贷。2000年,由于无法还贷,债主逼上门来,一通乱砸,把许生义苦苦经营多年的饭店砸了个底朝天。% a, q5 f2 t$ a3 Z! ^5 U s9 B7 \
Q* h: X( q( I( U 饭店被砸了,经济来源彻底断了,十几口人眼巴巴地要吃饭,而老许能动用的却只有400元工资。那段时间,40多岁的老许愁得接连掉牙。有人劝他,你连老婆孩子都快养活不了啦,还管那些孤老头干啥,把他们快打发了吧。许生义坚定地说,我就是讨吃也决不会把老人推出门外。" q' K# B: v" l/ s7 b# u
0 i, N/ B7 A9 X5 D 2002年,合伙人拿走了自己的投资全身而退,许生义又回到了阳高乡下的敬老院。经过几年的折腾,敬老院只剩下13间空房子,衣被、床铺、电器都被席卷而去。许生义和妻子带着几名老人过起“吃饭生火靠拾柴、晚上照明靠油灯”的近乎原始的生活。1 ^ x2 E. \- V9 a. @$ Y, ~( }
3 y5 E; k l# ] 从自己身上抠出给老人
2 ` B& t/ x% d- `# q ~* v+ C% T' Q' c
从当初在村人眼里的“富得流油”到如今的身负巨债,从一个健壮的小伙变成一个满嘴只有6颗牙的“半老汉”,许生义尝尽艰辛却初衷不改。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老许一家人对老人们的那份感情有增无减。5 G$ G; x9 e7 G# I
K1 X- M2 l0 T& U H- p8 v
听说有名癌症病人要雇一名临时护理,许生义赶快跑去侍候了一晚,挣了六十块钱,天一亮就到市场全买成猪肉,给老人们改善生活。
$ Z1 ?8 l8 z5 }6 ^8 d3 N( x7 o! `+ Y' f
* n/ @: g; J4 k+ R 逢年过节吃鱼,生怕鱼刺卡了老人们的喉咙,许生义一根一根地将刺挑出来,然后再喂老人们吃。
0 H% r' Z8 Y+ |4 ~9 S- g7 O7 q, o/ J1 @- a
有老人大小便失禁,老许和妻子必定每天为其洗尿布、换内裤。
7 J4 J( B9 m+ c! ~! G5 |, V& k* z( ?: s# P# d
2005年秋,76岁的王老汉病倒了。老许抱着他来医院救治。在填写“与患者关系”一栏时,许生义填了“乡亲”两字,护士一脸惊讶:“乡亲?乡亲你管他干啥?”许生义火了,他大喊:“啥叫乡亲,乡亲就是家乡的亲人哪,我咋能不管。”
& `! y* Y3 o- D4 v+ [! h; t+ [
6 N# u. r+ h( k/ E9 `, ^ 老许和妻子在病床前端屎端尿伺候了十几天,王老汉终于转危为安。出院时老许一结账,仅医药费就花去3000元。几个月后,老人安详地离去,老许又花800多元给老人办了丧事。有人觉得这是冤枉钱,可他却觉得这是对老人的临终关怀,这钱花得值!
@9 N8 L% _3 K/ X- f$ h, f3 L; b4 i$ ~6 a7 `
老许对这些老人那么慷慨,可对自己和妻儿却很吝啬。敬老院的老人一年换一身新衣服,可他和妻子十多年没有换过一身;敬老院的老人三天两头吃肉,可老许为省钱却戒了烟。许生义正上大学的儿子没有从家里得到过一分零花钱,现在还利用双休日打工和晚上做家教来赚伙食费。2 d3 f$ {3 |' Z8 ]5 {
8 v5 V7 Y7 \8 k# R+ l. H P1 i W
2004年,许生义的月工资涨到1600多元。随后,他承包了村里的一块地,开始种菜、养鸡、养猪,逐渐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如今他们虽然还不富足,但却过得安逸快乐。& x5 r# o% e5 ]
2 W# a' b5 }0 F0 e
对话 将“孝”进行到底% D K# |, [/ \3 K. E3 ]4 G
5 d9 t: d' f% v' B1 y
4月23日,记者在位于阳高县邢家堡村的敬老院里,与许生义进行了如下对话:
; i% M0 H& B5 k4 t( ^# z* K; c, T1 j# o) v* b3 ~, `
问:你办敬老院到底图了什么?, X# C# f$ P6 H$ C& d( K1 ~* o
1 L7 M' q* Q) C" V 答: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不管图利图名,都为了那些无人照顾的可怜老人。说得小一点,我就图大家说一句“老许是个好人”。往大说一点,我希望我能为社会做出敬老表率,让每一个老人都老有所养。3 X P8 f; `* \& ?
# W: p' {$ B8 h. ~1 Q
问:从十多年前的富有到现在的负债累累,应该说你失去了很多。你感觉得到了什么呢?
" t0 V+ o6 `: O+ ^- b& `; C! I: E2 q: @4 }2 t9 Q: C$ m k# R
答:其实,我自己没觉得这些年过得苦。因为当初我办敬老院就不是为了追求金钱,而是为了两个字―――信念。只要自己的信念实现了,再苦再累也值得。“百善孝为先”,我是在用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信念!# l9 z$ K2 E' v3 _7 T: u
% c# ~* r6 q$ p0 q5 w" x3 |- c! |
问:最让你欣慰或感动的是什么?; m( W5 ~+ c& a2 |
( F9 ~9 V" i, A0 W
答:一天,我在房间里听到两个大爷的对话,一个说:“我活了80多岁没碰过这种事,钱也不给,人家为啥白养活咱?”另一个说:“老许是为人民服务。”我特高兴,觉得特有价值感。像这回评上“孝亲敬老之星”,是一种精神鼓励,比给我多少钱都高兴。最感动的是爱人和孩子的支持,没有他们,我走不到这一步。
, s4 v# h6 M# E+ P |5 Q0 J- e7 s0 S3 g( p
问:以后有什么打算?9 D3 k8 @* _( j/ @9 D0 ]
3 _8 U. P. a! B! u 答:“敬老”是我一生的主题。最艰苦的时候我都挺过来了,何况现在情况正在好转。下一步,我打算有一定积累后改善敬老院的硬件设施,扩大供养规模,将敬老进行到底。
. e( j2 W) N5 o* f, e4 D! }) p$ k% H& r( V/ V$ ]% L+ z5 z
本报记者郭斌 ?& d* o3 T* b# j- c; u
. i$ @) E3 a( o( @
(编辑:董春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