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钧:相对煤炭 大同古城才是可持续的财富

[复制链接]
查看651 | 回复0 | 2014-9-5 09: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同人爱吃馅饼,也爱说"天上掉下个馅饼"。1982年2月的一天,大同人突然从"天上"得到了一个"馅饼"——自己没有申报,也没有经历层层审批,便获得了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的桂冠。据参与起草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文件的罗哲文先生介绍,大同之所以入选是因为作过"南北对峙时期王朝的帝都",“这些帝都的特点同样也是规模宏大,保存的古建筑和文物史迹、历史文化传统非常丰富”。参与确定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的专家学者,几乎都在上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到大同勘察、测绘、研究过大同的文物古迹。如罗哲文先生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嫡传弟子,多次到大同考察、指导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正是这批全国著名专家学者的精心操作,大同才从"天上掉下个馅饼"。
  
  获得了名城的桂冠,更要知道其主要历史文化价值所在。只有知道了其主要价值所在,才能产生正确的保护理念,才能制定出有关保护的好的决议决定和法规,才能做出好的保护规划,才能产生保护和修复古城的强大动力,并取得优异成果。
  
  历史文化名城大同的最大价值在于:
  
  大同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有着四百多年的建都史;
  
  大同是“民族融合之都”,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正式形成; 大同是“文化融合之都”,见证了中华文化儒、释、道三大支柱的形成;
  
  大同是中国“佛都”,北魏王朝在此创立了一系列的有关佛教的国家制度,包括僧官制度、寺院经济制度、寺院和僧尼管理制度,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佛教社会团体------邑社组织;
  
  大同是中国“艺都”,保留着中国古代北魏、辽金、元明清的原汁原味的建筑、雕塑、壁画、油饰彩画、北魏碑刻书法等艺术精品;
  
  大同是丝路起点,见证着中西文化的交汇融合; 大同是汇大古都、佛都、艺都、融合之都于一身,集王城、军城、府城、龙壁之城为一体的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她是公元4~5世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国大古都城市,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大同有灿烂的历史,她以北魏京华、辽金西京、明代王城、历代军城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国内同规模、同类型城市中所罕见的。
  
  大同的历史文化遗存特别丰富,古城内的历史街道格局基本完整,尚有传统街巷180条(段),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尚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历史建筑7处,传统民居四和院1529处,传统风貌和历史上延续的空中视廊基本保留;她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居住着特殊的人类族群、又有着特殊的历史,创造了有地域特征、有民族特色、有时代特点的特殊文化。
  
  两千多年未变的城市中轴线、北小城的北魏平城宫殿和粮仓遗址、古城东南角的坊里格局、明堂和辟壅及灵台"三合一"的北魏明堂、方山永固陵、土城墙中的北魏夯土层都是北魏平城城市规划、封建礼制、社会治理、皇家陵寝、都城防御等珍贵的文物遗存。这是大同历史上最辉煌时期的文化遗存,也是保护大同古城历史文化价值的重中之重!
  
  以世界文化遗产北魏云冈石窟为代表的佛教遗址,其中包括北魏鹿野苑石窟,还有北魏北岳恒山悬空寺,辽金皇家寺院华严寺,辽、金寺院善化寺,元、明、清佛教寺院法华寺的白塔和佛殿遗址等等,都是大同佛教文化的载体。可以这样说,大同佛教文化遗存就是一部活着的中国佛教史。
  
  大同的古代绘画雕塑荟萃,既有众多的不可移动的雕塑精品,还有可移动的出土的雕塑精品;既有精美的寺观壁画,也有精美的北魏、辽金墓葬壁画;既有辽金时期的油饰彩画,也有元明清时期的油饰彩画;既有北魏的碑刻(魏碑体书法的起源),也有金、元、明、清碑刻;既有晋剧、雁剧,还有罗罗腔、耍孩、二人台等地方小剧种。这些文化艺术遗存,既是当地的物质文化,也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都是这个"艺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你要了解大同"开放包容、美美与共"的大度大气的精神吗?云冈石窟、华严寺是明显的见证!古城内儒、释、道和伊斯兰、天主、基督多教建筑并存,也是最好的说明!她是名不虚传的民族融合之都、文化融合之都。
  
  北魏平城时期,大同通过丝绸之路引进了彩色琉璃烧制技术,在中国最早有了琉璃建筑构件。千年之后又成为中国最著名的龙壁之城。据历史学家和当地地方志专家姚斌先生考察统计,大同龙壁直到新中国成立初,尚有大型龙壁16座之多。
  
  其中:一龙壁10座:兴国寺门前双八字团龙壁4座,南北各两座,建于明代。县文庙门前双八字团龙壁,东西各两座。为清代建。东岳庙(在县角街、县楼西北)前八字团龙壁。为清代构建。三龙壁:观音堂门前有双面五彩三龙琉璃龙壁一座,为明代修观音堂时增筑。五龙壁3座:兴国寺五彩琉璃五龙壁,现移至善化寺门前,为明代遗构;天尊庙(道庙)五彩琉璃五龙壁,其址在新营街口,为明代遗物,建国后于上世纪70年代部分倒塌,整体拆后,原件保存在市古建所;县文庙砖雕五团龙壁,位于原第一人民医院对面,为清雍正二年知县佟时华修文庙时增建。五彩琉璃九龙壁一座:原建于代王府端礼门前,为王府照壁,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二十九年落成。是我国现存三座九龙壁中,年代最早、最高、最大、最巍峨壮观的一座。
  
  另外还有原关帝庙对面建的元代戏台一座,该戏台在明隆庆年间代王出资维修时,于戏台后墙增筑“龙鳞照壁”一座,镶嵌在戏台后墙上。此戏台于1959年无端被拆毁,大同唯一的一座元代戏台与这座龙鳞照壁同归于尽。
  
  大同是明初朱元璋时期,全国二十五个藩王城之一。据姚斌先生考证,从朱元璋十三子朱桂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四月十三日被改封代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时十月二十五日就藩大同起,到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进大同,杀第六代代王朱传㸄全家止,大同作为王城从1392年至1644年达252年之久。2010年代王府修复前,仍遗留有门前照壁彩色琉璃九龙壁一座、后宫门广智门一座和部分宫殿基址。王府是王城的标志性建筑,修复代王府就是体现王城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价值。
  
  大同除作为都城400多年,作为县邑(平城县)600多年外,作为府城(包括道、路、州)长达1300多年,具有丰富的府城文化底蕴。明清时期的大同府,有其标志性建筑府城墙、府衙、府文庙、云中书院、府城隍庙、关帝庙、鼓楼、钟楼、魁星楼、太平楼、四牌楼、乾楼等,一直到获得"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桂冠的1982年,这些建筑的遗存仍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些遗存的已经修复和计划修复也是要体现府城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价值。
  
  大同历朝历代都是军城,这是由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环境、地形、地势等决定的。"山环采凉,水抱桑干,为京师之藩屏,自昔用武地也。""长城界其北,雁塞峙其南,西眺朔漠,东瞻白登,屏全晋而拱神京,巍然重镇"。(以上引自清•道光《大同县志•序》)"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居边疆之要害,为京师之藩屏。";"大同于京师,尤为建瓴之势,朝发白登,暮叩紫荆,则国门以外,皆战场也。"(以上分别引自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四•山西六和卷三十九•山西一》)明代作为九边重镇之首更筑起了高十四米的砖包城墙。大同作为边防重心,兵力达到全国总兵力的十二分之一。内外长城环抱,堡屯烽燧遍布,其遗存到处可见,这是其军城文化价值之所在。
  
  总之,大同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极高的,而且其民族性、时代性、地方性是显而易见的,其特殊性、稀缺性更是突出的。它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世界的宝贵财富。煤炭资源是可利用的财富,但它不是取之不绝、用之不尽、有利生态环境、有利绿色发展的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只要保护修复得好,则是可持续利用的财富。只要对其科学合理的利用,则是大同"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重振大同雄风"、"重现皇城气象"的特别重要的路径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人报到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