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同市白酒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复制链接]
查看622 | 回复0 | 2014-6-26 12: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前人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当今物流飞速发展、推销手段层出不穷的情况下,酒香还真怕巷子深。大同白酒以传统的酿造工艺精心酿制,醇香浓烈,味道佳美,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本地产白酒销售市场萎靡不振。如何才能让大同白酒走出“深巷”家喻户晓呢?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
  
  历史悠久  名扬天下
  
  白酒行业是中国特有的传统产业,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目前,我国白酒主要有浓香型、清香型、酱香型等香型。大同白酒产品属于清香型白酒,特点是香气浓郁、口感柔和、绵甜爽净、余味悠长。大同地区酿酒业历史悠久,酒文化源远流长,可上溯至北魏时期,当时酿制的各类酒多达四十余种,其中的桑落酒最为著名。北魏太武帝时期酿酒技术逐渐成熟,所产之酒味道香美,饮之数日余香在口,转送千里不变质。平城大量生产,作为国宴用酒和赠送友邦的礼品。因酒的味道佳美超凡脱俗令人喜欢,有如仙鹤从天外带来之物,故又称鹤觞酒。
  
  辽、金、元、明几代,鹤觞酒大同都生产。据传清初姜瓖之变,多尔衮屠城,鹤觞酒从此便消失。新中国成立后大同生产的白酒有云冈酒、恒山白、边城白等,恒山老白干酒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创下了年销售额1.5亿元的佳绩,后期由于经营理念等原因,企业发展落伍。
  
  步入低谷  现状堪忧

20130815140227609.jpg
  
  鹤觞酒的盛名已随历史的尘埃远去,大同酒文化发展到今天令人扼腕叹息。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白酒生产企业14家,其中浑源县5家、广灵县2家、阳高县2家、大同县2家、天镇县1家、左云县1家、南郊区1家。现入驻阳高龙泉工业园区的大同云冈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其前身为大同人熟知的原大同市酒厂,始建于1952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该酒厂出品的“大同高粱白酒”曾雄霸整个晋西北市场,“北芪酒”更是远销东南亚各国,年外汇收入上百万美元。但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市场需求的变化,市酒厂引进进口啤酒罐装生产线,以生产啤酒为主,白酒生产受到冷落并逐渐走入衰退。2000年9月,大同云冈白酒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组建,2010年入驻龙泉工业园区,更名为云冈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走传承发展传统酿酒工艺之路,以晋北特产的红高粱和黍米为主要原料,利用固态发酵法精心酿造“云冈牌”(注册商标)系列白酒和干榨黄酒,现产品已形成两大系列30多个品种。“我们的酒虽好,但养在深闺无人识”,该公司经理王曜介绍说,“我们的云冈牌白酒为清香型白酒,口味醇厚,好喝不上头。干榨黄酒营养丰富,内含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和人体易于吸收的多种微量元素。云冈养生酒以干榨黄酒为基料,辅之北方大枣、枸杞和晋北特产北芪等多种中草药,经三年以上封缸发酵酿造而成。虽然我们的酒品质优良,口味香醇,但由于公司资金缺乏,宣传力度、营销手段落后等原因,导致十多年来发展缓慢。”
  
  市食药监局食品总检验师范晓强介绍说,我市其他酒厂也如云冈酒业一样,市场竞争力偏弱。全市白酒生产企业年销售总额5918万元,占地区销售产值的0.66%。规模最大的广灵壶泉酿酒厂设计生产能力为5000吨,但与周边产能达2.5万吨的应县梨花酒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以原酒销售为主、品牌酒销售为辅的格局仍未打破。全市14家白酒生产企业仅有广灵壶泉酒和上皇庄北魏贡酒以品牌销售为主,但也逐步陷入市场萎缩的困境,其余企业基本上从事原酒生产销售。酒类营销、管理人才缺乏,难以适应白酒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需要。大同白酒酿造技术先进,品牌也不少,但品牌营销人才、企业现代管理人才匮乏,尤其缺乏战略创新人才,多数企业更是延续家族式、粗放式管理,品牌影响力整体很弱。
  
20121118173802_1093.jpg

  整体规划  前景广阔
  
  “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是我市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力发展白酒产业,尽快把我市打造成为晋北名酒基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得十分必要。”范晓强认为我市应尽快对白酒产业发展做一个整体规划。
  
  他认为,我市白酒产业发展存在四大优势,即生态环境优势、区位交通优势、文化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大同年平均气温5.5摄氏度,为白酒的酿造贮存创造了必要气候条件。大同地处晋、冀、内蒙古三省区交界,是连接中西部地区的“桥头堡”,交通便利,对于大同白酒产业向外围市场拓展非常有利。大同是旅游城市,只要宣传到位,就可以让更多的外地游客熟悉和认可我们的产品。群众的消费理念逐步回归理性,整体趋向于中低端发展,这为我市积极倡导和推进“大同人喝大同酒,大同人用本地货”这一消费理念提供了良好契机。
  
  但要真正让大同白酒走出“深巷”,我市应从六个方面进行通盘考虑,整体规划。
  
  首先,明确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把白酒产业发展列入大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确立实现“南有杏花村,北有云冈白”、“南有汾酒,北有冈酒”的发展目标。
  
  其次,加强文化传承和品牌建设。着力探究大同酒文化内涵,打好文化发展牌,并鼓励和引导企业走品牌发展之道路,变原酒优势为品牌酒优势,逐步将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白酒品牌打造成为有较大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区域品牌。
  
  第三,发展原料种植和基地建设。按照“ZF搭台、部门配合、企业带动、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思路,坚持谁建设、谁投入,谁带动、谁受益的原则,打造高粱、玉米等优质酿酒原料生产基地,从量上保障酒类企业原料供应;加强酿酒专用粮良种选育和引进,从质上保障优质酒出品率。
  
  第四,发挥政策支持和ZF引导。放开市场“看不见的手”,用好ZF这只“看得见的手”,促进大同白酒产业发展。遵循以部门引导、行业协会牵头的原则,形成生产厂家和大中型超市的对接。创建“绿色销售通道”,以设立销售专柜(区)的方式促销大同白酒产品,实现共赢。组织银企推荐对接会,以协会为主体,形成“资金池”,为大同白酒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第五,实施宣传推广和人才培育。一方面酒企要在品牌宣传上舍得投入,一方面要引进酒类人才。云冈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近日参加了在京举办的大同旅游推介活动和市贸促会组织的相关展销活动,值得赞赏。
  
  第六,实现行业发展和产业带动。以助推白酒产业发展为主导,带动其他食品产业的发展。市食药监局已着手在全市的餐饮行业和大中型商场、超市内大力倡导建立 “大同滋味系列专柜(区)”活动,借助商场、超市以及餐饮等平台助推我市食品产业发展。
  
  大同白酒消费每年达10亿元左右,其中95%的市场份额归外地白酒占有。而我们的白酒却仅仅占到市场总额的5%。税收方面:外地酒给大同市所留的税只有4%~8%,而大同的白酒企业所交的税是42%。如果一方面能够真正地把“大同人喝大同酒,大同人用本地货”这一消费理念贯彻下去(济南、重庆、长春等地都有先例),另一方面通过ZF部门在监管服务上的帮扶,即明令饭店、商场、超市不得收取本地白酒进场费和降低条形码费等措施,那么大同白酒的市场占有率会有很大的提升。如果占有率能够达到50%的话,那么大同白酒行业将会为大同市财政创造近3亿元的税收,这样不仅能够带动农业、养殖业等产业的发展,更能促进就业岗位的增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人报到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