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同古城的特殊地位及历史风貌区的修复性保护

[复制链接]
查看1734 | 回复2 | 2009-6-12 10: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xdtnet 于 2009-6-12 10:35 编辑

来源:互联网 作者:捍卫大同

此文章早在正月十三曾试探交于有关待转政府人士,但因未知原因不能如愿,半月前再度上报某市府建议信箱也未果 固发表于自己博客了却自己一份心愿!

历史城市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种延续不断的文化现象。城市既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又是社会经济的文化景观。保持城市景观的延续性,保存街巷空间的记忆,不但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需要,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作为凝集了数个朝代精华和气韵的大同古城,处在城市产业急需转型的敏感期间;如何保护与合理利用我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市政府的一个战略课题,更为世代生活与此的古城原驻民关切并思索。

以下笔者从几个方面试分析大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及如何恢复性保护。

现存大同古城简要描述:

   大同是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她现存的古城区在约两千五百年的建城史中,有一千四百年以上城址延续在至今未变,并罕见的未受战火或自然因素的重创,虽经过了旧城改造拓宽了主要街道,并在早年改造了旧城部分西北片和部分西南片,但其它五分之三的旧城部分仍保持着完整街道布局和赋有精美砖雕门楼四合院的旧城肌理,她残留了大量的历史信息有待挖掘和考察.其活态历史的原真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和传承着地域历史文化

    大同的传统民居、历史街区是大同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存的唐代古建善化寺和辽金时代的华严寺对整个大同建城史分析,现今保留的大同古城是在唐朝的原址上经过辽金,并在明洪武五年增筑又一次大兴土木,营造官署、王府和民居并一直保留至今。

在过去的几十年随着城市发展虽破坏严重,损失了一半之多,但残留的部分仍完整的保持了明代街道尺度和成片的历史风貌,其传统民居鲜明的特点,如: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门楼,广亮式、抱厦式和垂花式等还有砖雕花饰装横拱头、垂柱和雕斗,门楼瓦顶都设的正脊、垂脊、排山沟滴门前设有的上马石、拴马桩、灯柱等,都点缀了历史环境中原真的景致,并在现代依然承接着特殊的艺术文化使命。大同现存四合院和宗教,官署,遗迹等建筑,约九百座。保存街巷约一百五十多条左右。

目前大同的历史建筑风貌正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日渐消失,虽然历届政府也都有保护计划,但许多地方仍发生着毁坏和丢失珍贵历史文化建筑遗存的现象。传统建筑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组成部分的重要元素正在急速消失。


大同古城的特色及在国内的特殊地位

    大同之所以成为名城,是由这座城市在历史形成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同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是直接或介接地渗透在中华民族城建史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大同:既是有近四百年以上承担着京都陪都的京畿之地,又是雄踞雁门关外的“塞北重镇”,还是各类宗教建筑繁多,香火信徒满城的佛都,也是中原文化和游牧民族的桥头堡。同时更是保护中原文明的军事要塞。千年以上的历史积淀使大同这座“身兼数任”的城市文化璀灿夺目,并罕见的留下了各历史时期重要建筑和明朝以来的完整格局,这在世界和在中国都并不多见弥为珍贵。综合以上的简要历史沿革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在原城址上拥有不同年代数量众多的公共和民居建筑:

   北魏建都后,大同城市方位一直太大变化,从今日的大同城还可以寻找到1500多年前北魏平城的遗踪。大同城东的御河,北魏建都时叫如浑水河。平城就建在这条河的西岸,文献记载还有一条叫如西浑水的小河从宫中和平城中央通过,现有这条河已经没有了,但在城市有一带的街道比如李怀角,朱衣阁街,太平街等等留下了许多高坡门子院落,可能就是由于当年那是如西浑水穿城而过的河道。

  原北魏皇宫门口,当时10余丈高的门阙(清大同县志记载),这就是文献里有名的“万仞双阙”,曾经是北魏都城平城的代表标志,唐朝时仍然在文献里记载了”双阙万仞”的壮观和美丽,辽朝时双阙仍在,明清时仍有遗留的高台,在玄东桥处近年还存有残留的土墩子,俗称宫门腿子。但这重要的北魏双阙遗踪没能继续保存下来,在前几年被毁。经辽金西京陪都的再度辉煌,明朝时期,大同又回到了汉人手里,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被列为九边要塞之首,由大将军徐达主持修建大同镇。徐达出于军事目的把原来长方形的北魏平城从南面削去4分之一,现存大同是明大同府城的完整布局,直到20世纪六十年代,大同老城内存有各历史时期宗祠,寺庙,官署等各类大小建筑群近六十座,有各类名居建筑两千多座,和国内六大古都相比;只有北京和南京这两个从明朝一直建都到民国的城市比大同稍多一些,但历史年代却比大同年轻很多。而开封洛阳和西安早已若干次毁灭,也几经异地残留很少,远不及大同之城市建筑丰富。 所以早在1956年罗哲文提交给文化部的古建筑调查勘察报告中就评价:“大同保存下来的古迹、文物非常多,可以说是国内有数的保存古迹文物最丰富的城市之一。”

原城址保留多时代重要建筑是“大同建筑”风貌特色之一!

二:保存完整的唐代里坊制棋盘街道格局:

    大同城的主要街道。在平城时代;南北和东西分别有3条大街把周20里的平城内城,平均分割成16个大的里坊,中间有9个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是为9衢也,东西南北四面各有12个城门,整个城市布局合理,井井有条,访问今日的大同,还可以找到1400年前北魏平城的遗韵,北魏平城南北中轴线上外郭城的街道就是现在大同的南北大街。这16个大的里坊的格局基本上是现在大同城的主要街道的基础。今日的大同街道被作为唐坊的典型代表,其实合理得叫“北魏坊”才对,长安的唐坊并不是完整的汉代遗风,而多从大同的”北魏坊”延续下来,不然也不应该叫”唐坊”,而改叫”汉坊”。(参阅《大同春秋》)

    辽金时的西京府在北魏平城南城旧址上兴建,奠定了今日大同城的最早形制和市井街道的划分,此时的城内,一条条齐整的十字街将居民区划成若干个坊。现华严寺的位置当时属舍利坊。西京大同不仅为明大同府的民居创造了规划基础,同时也在职能区划留下雏形,城内北半部,为政治和军事中心,官衙和军营多建与此,现在正在拆迁的三道营坊一带从那时直到明清一直是驻军之地,所以现在那里还有**营的地名。城内西北部驻有;西京留守司,大同府尹,大同驿,肖太后(皇太后)梳妆楼,西南路招讨司,西南面安抚使司,西南巡察司,等一座座官衙府邸。城内西南部是宗教建筑所处。以国子监(现代王府址)为中心的文化教育部门,大多在城东南部。元明清的大同府承接了辽金西京的大多功能设置,并且依据儒家思想的礼制使大同的建筑格局和功能分配更为典范,此时,城内布局由东西南北四条大街象一个大十字将全城划分为四大片,每大片又由十字街更小的片,每个大小十字小街的中心又建有大小楼阁或牌坊作为十字街的标志建筑。城内以南文北武东富西贵,基本划分了功能设置。形成直到现在依然影响大同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方正街道布局。

  1996年3月8日,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钱伟长副主席已就保护北京传统民居,代表科教文卫体委员呼吁:“中国也只有一个北京,她完整的棋盘格局只有西安、大同等城市可以相比”。可见大同布局和民居的价值不言而喻。

三:国内少数宗教寺庙繁多的城市:

    一本《感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书里曾这样说:“没来大同时只知道杭州的‘‘南朝三百六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992年来大同方知:这座雄居漠北的北朝故都,其宗教建筑的规模和数量无不更甚。他颇为惊叹这颗隐于世人耳目的宗教明珠城市的佛教建筑雕刻艺术的丰满和宗教建筑的丰富。

至1949年统计,仅大同市城区辖区内,可知名的寺庙、观、堂(教堂)就有近80多处,如此之多的塔、顶、穹等各具特色的群建筑,散布在仅五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其视觉壮观程度可想而知。其中以寺庙命名的街道有53条,这些宗教建筑涵盖了辽、金、元、明、清不同时代的各时期建筑。在这些繁多的宗教建筑中,不仅佛教建筑艺术耀眼在中国城市宗教建筑的顶峰,而且,更在1253年便由鲁不鲁乞将景教(天主教)传入大同并建立教堂。这是我国北方城市中最早传入西方宗教的两大城市之一,另一座为北京。正源于此,在1924年尽管大同地处偏僻内陆,但仍修建了一所颇具规模的修道院,并罕见的收藏了全世界唯一的一部公元六世纪的圣经牛皮手抄本一套。该书共四大本,长2米,宽1。5米,厚1米,上以拉丁文、希伯来语、希腊文为照本。

    一切并不是在偶然中发生的,大同之所以有其国内城市中宗教之最的建筑发生,如云冈石窟、上华严寺大雄宝殿、善化寺(唐代寺院对称建筑的典范)及景教的传入,是与其自身的特殊宗教氛围传统、地域文化特征、传统人文气息和她在北方城市中,自身地位和影响所决定的。

    《触摸大同》一文中,一位浙江大学的历史学者所言:“大同华严寺特殊的宗教建筑场让我感受到什么是宗教氛围的崇敬与庄严”。

这些建筑不仅保留并发生着,并且在以后的岁月中还会继续传承和影响这座城市别样的建筑风采。

   可以说,能保持这种风貌的国内城市廖若晨星,所以宗教建筑的丰富性和丰满性是大同古城显著的特色之一。  

四:罕见的中国古代军事要塞城市:

    自春秋置云中,雁门郡起到明朝设大同镇城止,大同的城市发展一直是伴随军事需要而兴衰。在两千年以上的建城史中,围绕这里曾发生过多起影响中国历史的大战役,如“白登之战”“参合坡之战”“辽宋大战”“英宗之变”等,战略要地的重要性,使大同的城建更趋向于军事功能的需求而设计,特别是到了明朝为拱守京都,大同已发展成由一座主城三座卫城(三小城)组成的坚壁铁城,可以说;完整的明大同镇城是中国也是世界史上罕见的军事城市,品字型和互为掎角的设计,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完美体现。;可以说军事要塞城市的品质也是大同有别于他城的重要特色之一。

    分析大同城市历史发展,可以清晰的看到形成大同特色的成因.大同不但历史建筑硬件环境在国内独树一帜,而且还有众多国人家喻户晓的软件特色如:诗人李贺(黑云压城城欲催)戏剧:走雪山、四郎探母、游龙戏风等;重要人物王昭君、折家将(佘太君)、苏三等 .

如何呈现发挥以上特色,完整大同历史风貌脉络的重现,将是此次保护和修复中的重中之重。
sxdtnet | 2009-6-12 10: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风貌区保护与修复

    大同的广义历史风貌区范围应以魏都平城的大致区域为基准;北到玄冬门,南至明堂以南现桐城中央的明大同城南月城城墙,东到现划定的御河路,西至明大同拱极门(清远门)外的金汤桥;只有在此范围内才能真实寻觅到大同曾作为皇家京畿和军事铁城的遗址或风貌。

    狭义的大同历史风貌原真区应以明大同府城旧四牌楼为中心分别至东南西北内城墙,此区域内基本保存了传统街巷格局和很大部分传统建筑,其保护范围内的建筑大多是49年以前的历史建筑,其中有大量百年或以上老宅,格局完整。经整修后,将真实反映极盛时期的风貌特点。

      在以上两大范围内应从以下几个理论要点建立宏观战略理论,指导体现大同历史风貌建筑要素

一:京畿之地     

    明堂纪念遗址公园;目前看规划报告已有规划在建,西京残留建筑遗址(三道营坊一带) 户部分司(明)户部角一带 清代全国九大造币厂的大同厂(现钱局巷附近后似为日蒙疆银行)

二:宗教寺庙繁多的城市 宗教建筑的丰富性是一座文化名城的精神和灵魂核心 政权和法制是随政治家的变动而更改,但给予人类最多的精神寄托则大多存在于和文明社会诞生以来同步兴起的宗教 愈是发达的文明社会宗教建筑所起的作用愈是明显 同时宗教建筑是城市风貌的重要构成部分 大同尤其突出。(主要修复目前西教建筑在大同的缺损)信徒满城的佛都 继续发挥华严宗派的佛学胜地 修建佛学院 结合餐饮一流的素菜馆

三:中原文化和游牧民族的桥头堡 马市角(现存) 段市角 以及为何火锅能在大同盛行

四:军事要塞 体现铁城 (在后文景观轴线中叙述)可考虑在大北门一带建造《中国古代城塞军事博物馆》

五:体现全国家喻户晓的发生在大同的事件和故事:李贺(黑云压城城欲催)走雪山(曹福楼)(东街二楼古玩城原貌相片) 四郎探母 王昭君 折家将 苏三 游龙戏风 等

‘重建和以上相关的曹福楼 琵琶老店 折家府(佘太君) 苏三故居 辽金的萧台后府(梳妆楼)等


    根据特色和风貌区的原址特征,试分析还应以三条历史景观轴线四大古城区域的保护和修缮,展现古都应有的风采;

四大古城区域      

    大同的四大古城保护区域以旧四牌楼为中心可分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片

此范围的保护与如何延续是大同成为“名城”的重要根基。建议将东北片,东南片较完整得恢复明清原貌,因以上两个片区较好的保留了原真街巷格局和风貌,在主体功能中继续以传统居住为主,在现代功能中还应兼备历史街区体验,观光休闲等功效,采取在修复四合院后适当返迁原老大同住户,保持住宅原有的社会网络,传承历史基因,复活街区人气和灵气,在建筑形式上除了抢救性保护现存民居外,还要复建补充已缺失得重要建筑风貌元素如:朱衣阁(有原照),县楼等过街楼,稍竹巷原代王府的竹林种植园,还有九龙壁后街巷的古井等,营造和点缀色彩环境,对已造成彻底破坏的建筑遗址,适当修缮成努力保持原外观的新型小商业零售单位或作为街区车库,放置街头雕塑或原石构件纪念物等。原址街巷或点缀旧时大门的旗杆基座,拴马住,条石等是整条小街的平面视觉构成,这些东西有时是整条街巷的窗口和灵魂组成部分,丢失了这些一条街便失去灵动的东西,如北京南锣鼓巷,在整条巷中因原真东西不多 改造中就把曾有过的一口古井石沿和另一个民国时曾做得有海平面高度记载的石刻完整的用铁栏圈起来,使整条街都生动不少,并且增添了古巷沧桑的记忆。

但在我市目前进行的古城恢复中,仍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如在关帝庙修复中曾把都司街25号,一个历史信息多审美价值高的完好院落基本破坏殆尽,此院在都司街中由于过去曾是官衙府居,旗杆基座高大完整 抱毂石尽管不细腻精湛,但配合古朴厚重的大门和它的完整性,仍不失为街巷佳品,几乎无论从街两侧入口还是正对它的后纬角前视都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很多摄影届人来大同都不忘到此一拍,如今却无法再找回那种感觉 只能从其它方面做补偿性建筑。

    建议在东南片区寻找两条已完全丧失建筑风貌的街巷,重新修复为平城时期有水道的街巷,再现郦道元描述得“累石结岸,夹塘之上杂树交荫”的小桥流水穿街而过的江南风貌,此街巷的功能为休闲茶肆酒吧和传统居住区,主要弥补大同平城民居风貌的缺失,承接纵深游览大同老城观光客的小憩。

    东南片区在八十年代之前的所有街巷几乎都是两侧居住院落很高而街道地基很低,其落差有一米五以外俗称高坡门,据此有关专家曾怀疑和认定这些街巷有可能是平城时期所延续而形成,据记载平城年代;大同的街巷都是中间为水道,两侧种植树木形成河道水网为主的小街小巷城市格局,用于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此街巷的营造应不必强求重构完整的平城建筑特色,可适当迁建附近郊县地区无法保护临近破坏的古民居建筑,如大同县佛堂寺村,怀仁县南米庄,王皓瞳堡,左云县水窑村,这些地方都有很好的建筑遗存,通过这些风格各异的民居原真建筑风貌丰富街道特色,再配置平板和拱型桥梁沟通两边,建议此街修复在正对和阳街(东街)入口的东史宅一带 使整体街道入口处在第一远视角度能看到雁塔,成为大同平城风情街道。

    建议在东北片恢复原十府街,此条街道原为驻守大同的明代王为其它十王修建的十大王府,在此次古城修复中若能依现代市场经济模式重构一片高级单体王府四合院街区,再配合新修的法华寺风貌将提升东北片区域古城价值,重建后的府邸应以居住和庭院宾馆功能方式,在规模和建筑风格上不要统一,但每幢王府门口或横匾应加以说明和标识,印证原建筑的历史特征。新建方式可依个人投资建设,由相关部门监督指导原则,继续以私产拥有为主。

西南片从辽金时代直到现在一直是大同佛教文化影响的制高点区域,不仅如此依过去明清东富西贵的城市规划思想,这里曾经聚集了大同最好的民居群落,可惜在几次城市改造中都被拆除。建议在修复中要注意曾经的月巷一带回民区的宗教和商业市井风貌再现,西南片区总体功能运作继续以佛教文化活动相关建筑配套为主,街巷修复中应恢复以前的青龙阁过街楼,完好保存欢乐街,马市角东小巷等成片的四合院住宅。

    西北片古城区域在辽金西京陪都时期和明中前期一直是行政机关辖区,曾屯置很多国家级行政机关甚至到解放前夕还有很多建筑在沿用,只是后期城市改造中都已大量毁灭性的另建他用,但仍不乏还留有很多建筑遗存,建议在西北片区恢复折家府,萧太后梳妆楼,在户部角一带寻回曾经的户部分司重建,在苏家大门一带重建苏三故居;苏三故居以前尽管并不在此,但作为协调呼应华严街北口的建筑氛围,并突出苏三在大同的印记重建在此也并无不可。

    另需注意的是古城四片区域的天际线构成和空间视觉感受;复建后四片区域的有视制高点应分别为东南片雁塔,朱衣阁,县楼,都司街天主堂钟楼。东北片法华塔,柴市角基督堂钟楼(目前缺失)。西北片乾楼(在建)梳妆楼。西南片因有大体量和绝对高度的上华严寺及众多群建筑的曲线,只需搭配俊俏挺拔的棋盘街教堂钟楼便能成为大同的名片式建筑风貌同时还是红旗广场的空间建筑元素,现在因教堂新建了一栋十分滑稽丑陋的新式钟楼 造成对华严寺大雄宝屋顶严重的视觉污染,而从1937年时照片了解。这座教堂原为很高的双塔钟楼。见图

    西式教堂建筑是大同重构古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次复建中要尽可能考虑建筑对大同平缓式屋顶的风貌的视觉造型和色彩补充。典雅峻峭的歌特或罗马马式的穹顶建筑,再配合大同威严雄伟的辽金巨大屋顶建筑,和点缀在街角的过街阁楼,将形成独特的大同古城风貌天际线的律动,并还原了大同曾为西北地区教区分中心的地位的象征。
sxdtnet | 2009-6-12 10: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条轴线

一:复建为主的南北轴

    平城建都之始,从现玄东门一代到大同传染病医院一带,依此次为宫城,内城,郭城,从北至南形成大同最早的中轴线,以后在历代城建中或多或少的城市规划都受此影响,在此轴线左右几乎集中了大同各时期建筑,如辽金西京时期的很多行政机构也分布在现大北街一代 ,明代的北小城穿轴而过,清末民初此轴线及延伸处也修建几座典型公用建筑,如新华街现铁路医院址的大同神学院建筑群,至今还在的大北门首善医院等,五十年代的大同剧院,及四中附近的很多苏联建筑,可以说这条街是大同建城史的缩影,也是大同核心人文景观轴线;建议恢复这条老城中轴线由南至北如下建筑;

永和门:位置在今市政府岗往南以现残留城墙延伸出的原址,并在永和门东侧明大同城的先农坛位置重新修建一小型先农坛遗址小公园,以此展现大同故都和明清重镇时南城外沿的规模。

文昌阁;文昌阁是七十年代拆毁。此门是从永和门入城后的南边第二道城门,其城墙残段在南关集贸市场以南约50米处,明大同镇城的南小城或称月城,是整个大同城结构最为复杂和城门最多的地方,在整个南城加永泰门共有八道城门,包括小城一座耳城两座月城一座瓮城一座,不但城门结构复杂,其护城河水系也是穿城而过,共跨越四道城墙颇有苏州闾门的灵巧和精妙,可以想象八座城楼的壮观和雄伟是何等威严和恢宏。如果恢复两门后不仅贯穿了南北中轴南延段的建筑元素同时也增添了东西路段的视觉景观,有了城门的虚幻界标建筑使迎宾路的的景观也更为丰满。在此路**叉处可用标牌指示先农坛公园遗址,兴国寺,徐永昌家墓等有纪念意义的休闲地方强化本市驻民的古都和古城的认知。

永泰门:在没有看到新出台的《大同古城全面修复规划》时,曾想建议此处修建永泰门广场,以左有善化寺右有七佛寺的平面视觉展开规划。现看到已有复建永泰门的规划固不多述。

武定门(主城北门)北门极其周围是大同整个城市历史发展期最为重要的核心地带之一,这一核心地带的规划是这条轴钱的重中之重,建议修缮北门城墙和城门,特别是要恢复一公里左右的护城河和北小城一公里的南城墙,拆除雁同东西路的两侧部分高大建筑,使人们的视线范围沿此路行进中能切身感受到在两道城墙之间,充分体验大同军事铁城的设计理念,体验古代中国城塞建筑卫城与主城的共同防御联系,此周围应恢复大同剧院原貌,新建小型北魏宫城遗址博物馆,初步显露出首善医院旧建筑等相关历史建筑。同时为了旅游发展需要可适当考虑依据大同机车厂的优势,建设一条有轨电车观光路线,因城墙出入口路段较少并无太大交通障碍。

大夏门:原北小城南门恢复此门

玄冬门:在原址复建玄冬门作为与南部永和门的南北对应,并成为广义老大同范围的城市门入口。

   目前的南北轴线两侧建筑,由于几次城市改造未能很好的理解和尊重大同古城的特殊意义,从而都是呆板,平直的大体量六层建筑,特别是大北街城市中心区改造;罕见的在两侧改为六层住宅,使城市品味骤降。

    建议这条路两侧建筑要做到;没有整齐平直的天际线,没有玻璃幕墙和大快面新材料,在改造中墙面做些分隔,屋顶高低错落,在需降低高度的建筑中点缀大同建筑风格元素和建筑花饰。   

   南北轴线纵贯古城,千余年的历史积淀,如能更好挖掘沿街历史文化遗迹,并在建筑空间环境上注意整条街道风貌,展现时光流逝带来的城市沧桑建筑符号,将是大同很好的一条城市景观路之一。

        

二:复建与创新的东西轴:

    如果说南北轴是1600年前大同从普通郡城走向平城时代和西京时期的都城起始,那么东西轴正好是大同明清重镇到现在的延续;非常有趣的是以上轴线不仅是大同古城规划时的具体设计,也是那个历史时期人文倾向和决策者思想策略的高度概括;北魏和辽金时代鲜卑族崇尚汉族文化,急于统治和占领更广阔的中原地区,所以城市规划也更侧重向南发展,这是他们生存的物理需求,而明清的设计则更侧重拱卫北京保卫中原,所以行政轴线更倾向京都方面,大同这两条轴线的必然形成是耐人寻味包含众多“历史信息”的建筑规划符号,直到现在东南两个方向仍是大同财富聚散方向。

  从明朝开始到上世纪60年代,这条轴线两侧建筑从西往东依次有金汤桥,明清府衙,总镇署,琵琶老店,云冈饭店(中西风格),钟楼,丹桂堂,同和书局,兰池(城堡式入口),基督教堂(四牌楼西南点),代王府,晋北政厅(日本侵华时期所建是群建筑后作为大同市政府,再后为某剧团所占用,在九十年代末被大似拆毁仅残存一两栋建筑),其次往东还有和阳门及东小城迎恩门,越桥还有知名度甚高的《走雪山》中的曹福楼。

    建议在此次修复中考虑恢复以上部分建筑丰满大同民国时期建筑风貌,由于目前已得知市政府展开有关此轴线的相关规划和实施,本文不多阐述只对东小城提些建议。

   建议东小城在这次修复中要考虑把其功能不局限在物流商业用途,如果依据华严寺坐西朝东的布局,东小城是大同的第一个客厅,隆重建议在东小城中心或次中心处建设一个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纪念性广场 作为以后大同重要活动的入城式之地 东小城地处御东和老城中间位置是依旧向新的核心,具有很大的创造性空间和空间连贯性概念,事实上既然决定东小城的复建,应该更多考虑作为文化和艺术作用,在城内可考虑向国内和国际征集三层以下单体“新”四合院建筑方案,形成独特的建筑风貌 并配合以后在考虑在大同举办的“国际雕塑节” 在街头巷尾留下置放雕塑的空间,总之东小城一定要考虑作为入城大同的门厅作用,试想;若再有某政要或重要的大同人民客人访问大同时,在此举办一个颇有规模的入城式活动,然后又迎到某广场或宾馆,必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由于只是抛砖引玉的思考,在东西轴和以下的鼓楼轴线将简略文字。

三:修旧如旧的鼓楼轴

    鼓楼东西街过去一直是与钟楼南北街(月巷司令部街),太平楼南北街(太平街),魁星楼东西街(火神庙街)作四大商业街辅助功能的小商业街区,这条街历史渊源久长,其西端已知的最早时间为辽西京期间的舍利坊,其东如延伸到广府角李怀角叉口分析有可能是北魏平城时便有的郭城范围(直到解放初从大庙角开始街道基面与两侧形成的院落都在一米五以上,有得甚至超过这个高度,据怀疑有可能为平城流水街道遗留的建制),所以鼓楼东西街及其周边有太多未能解开的大同历史信息,鼓楼东街建筑比较完整得保持了明清街貌,只是民国时有个别的二层砖石或砖木二层小楼,这些小楼大多都在鼓楼四周 在拓路时已全部拆迁。

  鼓楼东西街是更贴近大同市井生活的鲜活载体集中地,建议在修缮中在继续发挥明清初始设计功能基础上稍加改造,在建筑风貌上弥补已拆除很多的民国典型建筑,尤其是鼓楼西街,从清代以来受京城影响很多达官贵人居住在东西鼓楼轴的西南片,这里随之兴起很多精神需求场所,如庙观戏楼,茶馆,公馆(**)较有特色的酒楼等,所以鼓楼轴的二次商业功能定位非常重要,如商业建筑空间大了,必然对于经营者处于尴尬位置 进而退避势必会引起萧条 而没有人气。

  所以集中式连片商业结构决不能在此出现,而应以休闲观光商业服务为重点设计,也不要沿街都作为铺面应适可而止留有大部分居民,如果说古城街道格局是一个旧城的骨胳那么居住在沿街两边的居民就是流淌的血液,而居民的生活行为和语言构成就是她的心脏。一个化石般得活态生存风貌是一座城市不可多得的特色。

  鼓楼轴的修缮还应体现出东静西闹的基础构想 建议在东轴两侧小巷做幽静延伸 如稍竹巷,这条小街在明朝曾因里边的翠花宫住有王爷的膑妃,以前这里曾有竹林 故名稍竹巷 建议恢复竹林园一座 或两侧种植,作为通向代王府旧址的小路,而县楼北街也因其原真幽静曾在八十年代拍过电影,还有小狮子街等多处 相反西轴如九楼巷有多处酒楼,至今嘉庆楼还在,建议在这次修建中能否考虑九楼巷或月巷修复成风味小吃街,继续发挥原有功能,不仅如此鼓楼西一带还是大同回民居住区,如何保护这种特色也应作些考虑。

  目前从报纸了解,市规划部门在此已有详细规划,所以不多论述 只是补充一下,此轴除已规划复建的建筑外 还应恢复原稍竹巷口东西向的牌楼 56号(原地下党联络处) 原日本领事馆等,这些建筑的恢复补充大同不同时期的政治地位和建筑风貌。

  

            《完》

  本文关于“大同古城特色与地位”早在2007年已完成,并为使在“棚户区”改造中不至“误伤古城风貌”而投寄相关国家有关部门,文中的规划建议是在2008年底初稿,2009年正月完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人报到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