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重弹:《百年孤独》的恩怨及译笔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971 | 回复1 | 2014-4-18 10: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是2012年我在《西部时报》读书副刊发过的一篇文章。刚才得知加西亚·马尔克斯辞世,贴在这里,聊寄长思。
             《百年孤独》的恩怨及译笔问题
                                                                      □史龙跃

犹豫再三,终于把新版的《百年孤独》买了回来。这是国内第一个授权版本,译者范晔也是翻译拉美作品的老手,但我还是读不下去。

关于《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和中国出版界的恩恩怨怨,我是近几年才有些了解。《百年孤独》最早译介到中国是在1982年,国内先后出现过十几个译本。但直到90年代马尔克斯访问中国,他才得知《百年孤独》有了汉译的“私生子”。自然,这些都是未经马尔克斯授权的。老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中国读者长达二十年难以买到《百年孤独》;于是又经过漫长的博弈交涉,有了2010年高价百万授权一事。

我是1994年从一个小书店买到的浙江文艺版的《百年孤独》。出版时间是1991年,译者是黄锦炎、沈国正、陈泉等。那是个非授权译本,但确实很好,可惜后来在朋友借阅中丢失。之后长时间在书店见不到《百年孤独》,直到2011年。2011新版本(或授权本)的好处,在于其原文由马尔克斯亲自提供,老版本删减过的一些性描写,这次都原分不动地保留。其他方面,大概乏善可陈。——至少我是这样觉得。范晔的这个译本,其实基本上还是照抄黄锦炎等人的原译,改了几个名字,改了一些词,把原先很通的句子改得不怎么通,把原先口语化的叙述改得晦涩拗口而已。很难理解,一个在北大专攻西班牙语文学的博士,也能如此粗制滥造。不过看看近些年经典外国文学的新译本,看看国内出版界的滥状,也就释然了。总觉得,马尔克斯这次选择出版社的时候,有些犯糊涂。

我不懂外语,但偏偏对汉译名著很是挑剔,这可能是出于一种对汉语语感的迷恋。我总有这样的偏见:外国名著译过来,如果失去了汉语本身的魅力,那就是一种遗憾。对于通晓外语的人来说,肯定要首选读原著的。但对于像我这样的大多数,还要通过翻译这个媒介,译本本身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是否接受一个国外作家,以及他的作品。

不读原著,单从译本的语言来比较,按说也能分出译者的伯仲。比如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就比梁实秋、卞之琳的译本更富有悲剧效果;后两位固然是文学名家,但翻译就是另一回事了。《安徒生童话》,叶君健的译本堪称完美,真奇怪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要去重译。我读王道乾翻译的杜拉斯的《情人》,读郭宏安翻译的加缪,都丝毫感觉不到语言的疏离,那种亲切自然的风格,西方的思想文化蕴含其中,是一种很奇妙的享受。可惜这样的好译本确乎不多见。或者也不少,只是市场上译本太多,鱼目混珠,让人难以分辨。

《百年孤独》我读了好多遍,至今家里仍收藏着从市场上淘来的旧书,自然是我喜欢的那个版本。读这本书,是一种神奇的阅读体验,时常有一种被什么附身的感觉。不过有一个疑问就是,我所理解的《百年孤独》,距离加西亚·马尔克斯原著的精神,到底相差多远呢?
psb.jpg
sxdtnet | 2014-4-18 10: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囡:惊闻加西亚·马尔克斯辞世,石囡氏献挽联二幅:


■孤独百年,安然离开这霍乱世界,天堂里可有人给你写信?著作一生,满腔悲悯在拉丁美洲,马贡多再无谁为他弹琴。

■马贡多长留人间,作者孤独、下笔孤独、拉美孤独,孤独世界百年一梦;加西亚新住天国,但丁在兹、歌德在兹、鲁迅在兹,在兹作家万古长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人报到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