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 为何菜农卖得亏 市民买的贵?

[复制链接]
查看1363 | 回复4 | 2012-11-19 11: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辛辛苦苦种出的大白菜,一斤收购价仅为6分钱,菜农觉得卖得亏本;而从超市买一棵白菜的价格则要涨上几十倍,市民抱怨吃不起。农产品市场无论是信息还是议价权都存在严重的不对称,菜农过于弱势,对市场判断容易出现偏差;流通环节也是市场的参与主体而并非公益机构,不该成为菜价上涨的元凶;同时蔬菜种植走产业化、品牌化路线没错,却面临着多种挑战和困难…

78013538.jpg
11月17日,新发地批发价为0.8元/公斤,顺鑫石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则最低为0.36元/公斤。而朝阳区的白菜价格已经涨至2元/公斤。当前国内蔬菜的物流成本已经占到了最终菜价的2/3。国内物流成本占GDP的21.3%,而美国物流成本占GDP大概10%左右。
Bigfish | 2012-11-19 11: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信息不透明 菜农种菜很迷茫
北京河北山东等地蔬菜今年大丰收,但菜价狂跌,很多农民种菜成本几乎都收不回来。在山东潍坊一家蔬菜交易大厅,白菜批发价是每斤1毛2,而从农户手中收购的价是6分钱。现在很多农民干脆放弃收菜,外出打工挣钱,很多白菜烂到地里。
收购价、批发价、零售价的实际偏差
很多网友都会认为,明明在超市买到的白菜价格都在2元以上,为何会有农民白菜只卖6分钱的现象?
值得注意点的是,6分钱只是收购商(菜贩子)从农民手里收购白菜的价格,随后菜市场的批发价也仅仅有几角钱,但到了超市的零售价则已经翻了几十倍。以北京为例,11月17日,新发地批发价为0.8元/公斤,顺鑫石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则最低为0.36元/公斤。而朝阳区的白菜价格已经涨至2元/公斤。其他城区的价格也在1.5-1.9元/公斤。
所以,不是白菜的供给大于需求,造成白菜价格过低,只是收购价、批发价和零售价三者之间已经发生了几十倍的变化。而这两端的菜农和消费者都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菜农赔钱种菜,消费者则感到沉重的生活成本负担。但也不能指责超市、菜市场涨价太大,这其中的人工成本、物业成本、运输成本等都已经包含在了其中。
分析一般认为是菜农盲目跟风种植,缺乏对市场走势的精准判断。这种看法有失偏颇。河南、山东的菜农,几乎不可能知道北京超市里什么蔬菜最热销。菜农之所以加大白菜的种植规模,是因为今年上半年白菜价格大涨,收购商传递出这个信息之后,菜农才会加大了白菜的种植量。
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信息指导,而且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还没有建立起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农产品流通需要经历三四级甚至更多的经销环节,农户几乎全部依赖传统的一级经销商上门收购。如果没有一级收购商上门,菜农无论是销售还是种植,都会显得迷茫无所适从。
但显然错不在收购商身上,他们只是市场参与的一个环节而已。市场的供求肯定会出现一定的波动性,当超市等销售终端通过几层收购商传导到菜农这里时,无论是时间的及时性还是信息的准确性,都已严重迟滞和不对称。一旦收购商对市场行情判断出现偏差、传递出错误的市场信号,则极有可能让菜农来年血本无归。
菜农没有议价权 菜贱菜贵都受伤
菜农的弱势不仅仅在信息不对称上,还有议价权。收购商如果不上门收购或者故意压价的话,菜农也毫无还手之力。即使菜价上涨,处于整个环节最底层的菜农也难从中分得一杯羹。
商务部以及各级地方ZF也在搞“农超对接”,这本来可以让流通环节的费用极大降低,并使农民从终端销售商这里得到最新的市场需求信息。但在执行中往往会出现超市的“门槛”过高,农药含量、蔬菜规格很难达标,即使达标之后,供应量又面临不足。而且超市也会存在刻意压价,而使得“农超对接”很多时候沦为政绩、面子工程。
Bigfish | 2012-11-19 11: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流通环节不是公益机构 不该成为替罪羊
流通环节中像收购商、物流公司都是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他们不是公益机构,是必须要盈利的。所以也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给流通环节。
没有流通环节蔬菜就上不了餐桌
而且作为市场参与必不可缺的部分,没有流通环节,菜农的菜不能运到菜市场和超市。要知道,农民的驴车和农用车是进不了城里的。即使能够进城,农民要承担过路费、油费、进场费、摊位费、管理费以及其他相关税费,蔬菜最终售出价格仍会上涨,得到的利润也难言增加。况且,单凭家庭式的蔬菜供给,是不可能满足消费市场需求的,一旦出现供应不足,局部地区的蔬菜价格就会立刻上涨。
但中国的流通环节确实也难以推卸责任。据统计,当前国内蔬菜的物流成本已经占到了最终菜价的2/3。国内物流成本占GDP的21.3%,而美国物流成本占GDP大概10%左右。
当流通环节不畅通,供应链过长导致成本高企,推高了消费者买菜的价格,进而减少对蔬菜的需求,会导致蔬菜收购价格和批发价格进一步降低,如此往复,菜农和消费者最终成为受害者,并增加了市场投机者的活动空间。
这些问题不是靠打压物流公司,对物流收费价格管制就能解决的。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和ZF管理结构不能提高和改革,单单给物流公司限价,就只能毁掉这个发展非常快的行业。更重要的是,如果限制价格,物流公司就可能不做长途或偏远地区的生意。这对发展相对贫穷的中西部一点帮助都没有。
中国的菜农多分布在偏远、交通设施不完备的地方,而国内又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的物流管理体系,各个部门分管一摊,沟通成本提高;地方保护,进一步降低效率,跨省运输费用极高;ZF管理部门和大部分物流公司缺乏信息管理技术,调配成本高。
降低流通环节费税 发展服务业迫在眉睫
取消流通环节是不可能的,目前物流行业增加值已经占GDP比重6.9%,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6%,为服务业的贡献率为18.4%。他们也不是唯利是图的吸血鬼,要知道货运的过路费要远远高于轿车的,很多公司都要采用超载才能维持成本,利润很低。目前较为明晰的措施,就是减少在流通环节中的税费征缴,能够起到减轻整个蔬菜市场成本的作用。
长期来看,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必走之路,是创造就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中之重,盲目打击是舍本逐末。改善不合理的行政措施,如地方保护与限制,才是提高效率,减低成本的办法。
Bigfish | 2012-11-19 11: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是菜价还是粮价,如果长期出现巨幅波动,或者价格长期低迷,会严重打击农民种粮、种菜的积极性。试问大白菜总是卖出6分钱的价格,谁还会种?当所有农民都不种菜、不种粮的时候,我们又将面对多么严重的供应危机,到时恐怕价格会进一步暴涨。
产业化经营困局:资金、规模都受限
确实,种植白菜、萝卜等“大众菜”让菜农损失惨重,媒体也经常会报道说某地某农民因为种植了“高附加值”蔬菜品种而暴富的案例。但种植“高档菜”对菜农来说很难,政策、资金、技术、市场渠道,缺一不可,即使做到这些还要面临规模问题,很多靠自留地种菜糊口的农民根本做不到。
有人会说单个农民规模小,可以搞合作社或者企业啊。企业经营成本高,再加上土地政策制度的限制,一般农民很难搞起来。对于多数合作社而言,其标准化生产还有待提高,而且对很多超市而言,合作社往往无法开具足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也让他们望而却步。
让农民快快乐乐、明明白白地种菜
加大农业产业投资和扶持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话题。年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号文件都是涉农文件,加上对农业税费的减免,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中国菜农人数众多,教育水平低,生产力水平也太低。据统计,和发达国家比,美国有接近100万农业就业人口,生产价值1800亿美元的农产品,而中国有将近3亿农业人口,才生产了9500亿美元购买力的农业产品。多了300倍的农民,才多了6倍的产量。菜农人均产量很低,收入自然不高。
由此看来,要增加菜农收入,关键是要提高菜农的生产力。只有菜农生产力提高了,蔬菜种植才能规模化,规模化种植保证了菜农掌握新技术,建立与市场联系紧密的农业协会,这样不但菜农的收入会提高,整体菜价反而会更低。
此外,市场经济有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但若放纵市场的这种作用,盲目进行农业生产,势必陷入农产品急涨暴跌的恶性周期性循环中来,受伤的不仅是农民,更是农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要充分认识ZF在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职能,在一个农业经济周期的不同时间,ZF应该及时在宏观政策方面给农民以引导,引导农民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掌握各地区种植养殖情况下进行农业生产,给农民一个明明白白的种植心里。
利用好互联网、社交媒体
还要积极探索电子商务、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多渠道做好销售。随着微博等自媒体的发展,近来经常会出现在微博上帮助菜农卖菜的成功案例,这非常值得研究和借鉴。电子商务具有成本低、传播广及快的特点,在加快农产品销售方面,尤其需要探索和做强农产品市场交易网络,使得各地的农产品种植情况、销售情况第一时间得到掌握,最大限度的促进农产品销售。
Bigfish | 2012-11-19 11: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民卖菜卖得亏,市民买菜买得贵,流通环节很冤枉,市场方面也没错。只有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出台惠农政策,降低过路收费,活用网络媒体,好日子会来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人报到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