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铁路客运专线开工 中西东部打造“城际公交”

[复制链接]
查看2791 | 回复6 | 2010-4-26 14: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大同-运城-西安铁路通道是山西省铁路网南北向的主骨架,通过大同、太原枢纽及、侯马地区及西安枢纽衔接诸多干支铁路,路网地位举足轻重。
大同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基本呈南-北走向,纵贯山西全省,连通大同、朔州、忻州、太原、晋中、临汾、运城等地市,是山西省南北向客货交流的主通道,同时,连通陕西省渭南市和西安市。本通道北经大同铁路枢纽连接大包、丰沙大、大秦、大准等线,向南依次经朔州、宁武、原平、忻州与朔黄、宁苛、京原、忻河等线相连,通过太原铁路枢纽与石太、太焦、在建的石太客专、太中银等线连接,在介休连接介西线,在侯马地区与侯月、侯西线相连,南端经陇海线、侯西线至西安枢纽。铁路通道与上述衔接线路共同构成了本项目的区域铁路网。线路全长844.062km。
本项目建成后,将与大张客专、石太客专及陇海客专、京广客专一起,构成山西省和陕西省对内、对外运输的高标准客运网,不但为两省内各地市间及省内与省外间旅客交流提供了一条舒适、快捷、安全、高效的运输通道,同时,在路网上,将形成华北与西南间的又一客运主通道,与京广-陇海客专一起承担着京、津、东北、冀东、冀北部分地区与陕西南部、西南地区的旅客交流,增加了客运网的机动灵活性。
大同-太原段地处晋北经济区,是山西省规划的六大城镇群之一——大同-朔州-怀仁与太原大都市区联系的南北向交通主轴,在旅客运输中,该段既是沿线城镇群之间城际旅客交流的主干,也是沿线与晋中、晋南、晋中南及全国其他地区客运交流的主通道,同时也是内蒙西部与中南地区客运交流的快速通道之一;在货物运输中,该段是“三西”煤炭外运北通路中大秦线的重要集运线路,对保证我国能源供给具有重要作用。
太原-西安段连接陕西、山西两省,贯穿太原大都市区南部及介休-孝义-汾阳-平遥、临汾-洪洞-霍州、侯马-冀城-闻喜、运城-永济等五大城镇群和关中城镇群,所经地区是山西城镇最密集、经济最发达、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同时,在路网上,本段衔接了石太客运专线、陇海客运专线及太中银铁路等快速客运通道,进而沟通全国快速客运网,不但构成沿线城际旅客运输的主骨架和内部交流的主通道,更是华北、东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重要快速客运主通道,也是甘肃、青海、西藏及新疆部分地区与山西、京津等地旅客交流的一条辅助客运通道,同时,作为西部地区与中东部旅客交流的辅助通道,可减轻徐兰客专郑西段和京广客专郑州-石家庄段的运输压力,协调发挥快速客运网的综合能力。因此本段是西安周边地区、西南地区与华北、东北地区旅客运输主通道的组成部分。
Bigfish | 2010-4-26 14: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线起点位于大同,大同至恒山隧道入口,线位走行于大同盆地,地形平坦开阔;拟建恒山隧道穿越恒山中山区,恒山山峦起伏,地形陡峻;恒山隧道出口至忻州线位穿越忻定盆地,多分布黄土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后经过五台山、系舟山余脉丘陵区到达太原进入太原晋中盆地。太原晋中盆地,地形平坦开阔;过介休后进入太岳山低山丘陵区、低中山区,线路沿线沟壑纵横、地形起伏大;从洪洞进入临汾盆地,线路大部走行于汾河两岸高阶地及山前缓坡;经侯马段丘陵区后,线路进入运城盆地,丘陵区地形起伏大,盆地地形平缓,恒山为全线最高点,海拔1945m。
运城至西安段线路经行于汾渭冲积平原区。平原区以南为中条山、华山、骊山中低山区及渭南和潼关黄土台塬,以北为峨嵋及渭北黄土台塬。黄河以东为运城盆地(又称涑水盆地),黄河以西为渭河盆地;主要由黄河、渭河、洛河、涑水等河流的漫滩、各级阶地组成。沿线地形平坦,地势开阔,村镇密集,道路交错,农田广布。涑水河即为原来的汾河,后改道。地形相对平缓,起伏不大。
其中运城北至黄河东(CK643+700~CK696+400):线路行经运城盆地,为黄河三级阶地,伍姓湖一带为涑水河河漫滩及一级阶地。地势平缓,略有起伏,绝对高程350~390m,相对高程5~20m。
黄河东至新西安(CK696+400~郑西CK473+250):线路行经黄河及其支流渭河,地貌多为河流二、三级阶地,局部为一级阶地及漫滩。黄河河谷宽缓,河谷宽15~18km,其中主流漕宽1.5~2.5km,河床高程330~339m;渭河河谷宽2~3km,主流漕宽100~300m。高阶地地形平缓,绝对高程340~380m,相对高程5~20m。
沿线河流分属海河及黄河水系,其中桑干河、滹沱河流域属海河水系,汾河及其支流属黄河水系。河流水流量受季节影响变化大,河流均具有典型的雨洪特征,流量、水位与降水量成正比,动态极不稳定。除较大河流常年有水,流量较大外,山间沟谷多为深沟峡谷,呈树枝状,旱季流量很小甚至干涸,雨季流量大,甚至引起山洪爆发。局部地段河水对普通混凝土具硫酸盐侵蚀性。
运城至西安段线路区域内河流水系发育,线路跨越的主要河流有:涑水河、黄河、洛河、渭河、零河、戏河、灞河等,其中,涑水河、渭河为黄河的一级支流,洛河、零河、戏河、灞河为渭河的一级支流,各河流多有常年流水。
Bigfish | 2010-4-26 14: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同至运城段线路所经地区属中温带亚干旱区和暖温带亚湿润区,两者以恒山分界,恒山以北为中温带亚干旱区,以南为暖温带亚湿润区处于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表现为显著的大陆型气候。春季干旱多风,蒸发量大;夏季盛行东南风,降水主要集中在7~9三个月;秋季降水减少,气温骤减;冬季雨雪稀少。由于降水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使得洪灾和旱灾成为山西省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干旱缺水和局部性暴雨洪水频繁发生。气温的分布与变化受地理纬度、太阳辐射和地形等条件的综合影响,呈由盆地向山区递减的规律。
运城至西安段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适宜,夏热多雨,冬寒干燥。年平均气温13.0℃~15.0℃,最冷的一月份月平均气温-2℃~0.5℃,最热的七月份月平均气温27℃~28℃,极端最高气温43℃,极端最低气温-17.4℃。年平均降水量400~600mm,唯季节分配不均,多降在七、八、九月份,每年的十一月下旬至翌年二月下旬为降雪期,同期河水、湖泊结冰,土壤亦显示季节冻土特征,最大季节冻土深度为0.30~0.45m。年最大蒸发量为1300~2000mm。受气压与地形影响,沿线风向夏季多吹南风、东南风和西南风,冬季多吹北风和西北风,平均风速1.1m/s~2.5m/s之间,最大风速在12m/s~22m/s之间。
沿线受极地大陆性冷空气团控制时间长,受海洋热带暖气团影响时间短,冬季长,热天短,日照富,温差大,降水少,风沙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干湿冷热分明,近年来,气候趋向转暖。按对铁路工程影响的气候分区线路所经大同至临汾地区为寒冷地区,运城地区为温暖地区。
2.jpg
Bigfish | 2010-4-26 14: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和陕西,属于我国典型的汾渭地堑地面沉降区,地面沉降地质灾害普遍发育。
作为对变形控制要求极高的大西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地面沉降如继续发展,对高速铁路将造成严重的危害,会导致高速铁路路基不均匀沉降变形、桥梁基础下沉引起桥梁开裂破坏等病害,同时由于高速铁路一般采用无渣轨道,无渣轨道对路基工后沉降控制要求十分严格,一旦路基出现下沉变形,轨道很容易出现相应变形,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大运高速铁路建设中必须解决好地面沉降问题。
利用D-InSAR技术获取了大同地区在城北白马城、城南大同机车厂、西南高庄及城东高新技术与经济开发区均有明显的沉降。
太原发生沉降的中心位于阎家沟、下元、黄陵以及吴家堡以北南屯以南的区域,年最大沉降量为70mm/a。本次线路位于太原市区东郊,黄陵区具有30-40mm的年沉降速率。
祁县地表水资源匮乏,以抽取地下水为人、畜和农业灌溉的主要用水。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孔隙承压水的开采量逐年增加,水位持续下降,境内地裂缝在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促进、综合作用下活动活跃,在地裂缝活动的影响下,县内地面沉降呈现每年10mm的活动量。
平遥古城位于汾河地堑盆地,该地区下伏基岩较稳定,经过调查走访获知平遥县地下水位近年持续下降,地下水由90年前的几十公分到现今已达30多米深,形成了局部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目前降落漏斗还在扩大。
临汾地区地面沉降发生在1978年唐山地震以后。近年来临汾城市规模不断增大,地下水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形成了一个大型的北东向椭圆沉降区,线路途经相对地面沉降量不大的城西尧都区,但仍有10-20mm的年沉降量。
运城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了许多面积不等的沉降漏斗,比如运城安邑漏斗、永济城关漏斗、夏县大吕漏斗、盐池北侧漏斗等,沉降漏斗面积达到650 km2。同时运城从古到今地裂缝活动频繁,经统计8个县(区)分布有地裂缝144条,为山西地裂缝最为发育的断陷盆地,伴随着地裂缝出现了地面沉降甚至是地面塌陷现象。据地震部门提供的数据资料,运城城区1970年地面沉降量为5mm,1988年累计沉降量544mm,2004年累计沉降量达931mm。利用D-InSAR技术获取的运城市2005年的地面沉降速率,可见城中心有10mm左右的沉降。
地面沉降对大西铁路的影响需做进一步研究。
Bigfish | 2010-4-26 14: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沙分布于大荔县城南边,洛河南岸,渭河二级阶地上,东起赵渡,西至孝义,北起项城南到柳园,南至渭河边,沙地边缘最近距线路方案约3.5km。风沙的物质来源为黄河、渭河的冲积物,而后又受风的吹扬作用形成,由中、细砂组成,粒径0.2~0.5mm,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及黑色矿物等,厚度3~20m。据区域资料记载,该风沙以沙丘形态存在,似新月形,大小不一,大者高10~15m,边缘地带沙丘较小,沙丘相连沙垄,走向大致呈东北-西南向。现场调查发现,沙丘、沙垄多已被人为破坏,地表植树,多成半固定沙地,目前对线路工程不构成影响。现大荔县政府将该处沙地列为“大荔县沙苑自然保护区”。
   既有线概况
1.历史沿革
北同蒲铁路于1937年3月建成米轨铁路,1940年改造为标准轨距铁路。1943年、1956年、1958年分别进行了技术改造,部分工点开始施工,后因国家基建计划调整而停建。1989年完成了电气化改造和平旺至朔州段复线改造。2003年完成了平社至太原段复线、局部提速改造。2007年完成了韩家岭至朔州段应急扩能改造。2008年3月完成了朔州至宁武段复线改造。韩家岭至原平段四线工程已于2007年12月18日全面开工建设。
南同蒲铁路于1936年1月建成米轨铁路。日本侵占太原后,铁路遭到破坏。1955年至1956年间完成标准轨距改造。1989年完成了全线复线改造。1997年完成了全线信号自动闭塞改造。2004年完成了部分车站到发线延长1050m改造。2004年完成了侯马至东镇段复线改造。
2.铁路技术标准
3.jpg
Bigfish | 2010-4-26 14: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3.南北同蒲铁路运营特征及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
南北同蒲铁路自大同站至华山站,线路全长860.04km,其中:北同蒲线(大同站至太原北站)全长326.17km,与石太线共线(太原北站至榆次站)36.44km,南同蒲线(榆次站至华山站)全长497.43km。除宁武至原平、东镇至华山段为单线铁路外,其它地段均为双线铁路。
北同蒲铁路、南同蒲修文~风陵渡(含)隶属太原铁路局管辖,风陵渡(不含)~华山属西安铁路局管辖。既有南北同蒲线是一条客货混运的繁忙干线,北同蒲线的大新至韩家岭段为双线自动闭塞,电力牵引,追踪间隔为10min,天窗时间为90min,通过能力135对;大新至朔州段双线自动闭塞,电力牵引,追踪间隔为8min,天窗时间为90min,通过能力168.7对;朔州至宁武复线完成,已于去年3月开通运营,目前为半自动闭塞,通过能力60对。修文至东镇为内燃牵引,追踪间隔为8 min,天窗时间为90min,通过能力168.7对。东镇至华山为单线,控制区间能力为通过能力37.2对。
(1)旅客运输组织
现状南北同蒲铁路主要开行太原经本线发往京包线、京原线、石太线、陇海线的中长途旅客列车,并承担沿线主要车站间开行的短途旅客列车,全线开行旅客列车等级不高,以普速列车为主。区段客车对数以太原至榆次段最大,开行客车29对。陇海线华山至西安段现状运行客车69对。各区段情况见表1-5-2。沿线较大的客运站为太原站、大同站、临汾站、运城站各站办理客车对数情况见表
4.jpg
5.jpg
Bigfish | 2010-4-26 14: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南北同蒲铁路客货共线运行,为保障晋煤外运及国家能源安全,本线存在“保货压客”的运营特征,通道内客运需求长期处于抑制状态。随着山西省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地区内人员流动频繁,客运需求大,对时间、速度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在开行方案上不仅应保证充足的输送能力,还应保证较高的服务频率。2003-2007年本线各区段客流密度见表1-5-4。
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人报到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