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东城墙带状公园 六个核心雕塑人物

[复制链接]
查看7642 | 回复4 | 2012-4-3 10: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同东城墙雕塑拓跋珪

大同东城墙雕塑拓跋珪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大同东城墙雕塑拓跋珪

大同东城墙雕塑拓跋珪

Bigfish | 2012-4-3 10: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同东城墙雕塑崔浩

大同东城墙雕塑崔浩

崔浩(381~450),清河东武城人,北魏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史学家、书法家。崔浩弱冠仕北魏朝廷,常在道武帝左右,忠勤任事。明元帝拓拔嗣朝,为博士祭酒,常为明元帝讲经,参与军国大计。423年太武帝即位,为躲避锋芒,先让崔浩以白马公归第,随时召问国是426年,官太常卿、东郡公。朝廷议讨大夏国主赫连昌,群臣皆以为难,崔浩说, “天应人和,时会并集”,不可失掉机遇。太武帝亲率大军击赫连昌国都统万(今陕北横山),大获而还。接着二次讨赫连昌,在城下收众伪退,适有东南风扬沙暗日,与敌俱来。人多言天不助我,崔浩厉声道:“千里制胜,不可轻易退出,风再大,胜算在人!”这话坚定了太武帝的必胜信念,于是分骑奋击,赫连昌大溃。二年后议击柔然,许多朝臣窜掇皇帝的保太后阻止太武帝,惟有崔浩赞成北出,魏军突然出现在柔然境内,对方没有任何准备,民畜布野,惊怖四奔,魏军则分军搜讨,东西五千里,凡所俘虏及获畜产车庐,漫山遍野,达百万之多。公元439年,太武帝攻北凉,这是十六国的最后一个政权,也是横亘于西域商路上的一个堡垒,行前崔浩批驳了凉州无水草的怪论,襄助太武帝统一北方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崔浩是北魏前期儒学大师、经学家、书法家。他所主编了拓跋魏的《国史》和所注五经刻于京西大道,遭到鲜卑贵族的强烈反对。太武帝将崔浩下狱,酿成诛其三族的惨祸。《魏书》说,“崔浩才艺通博,究览天人,政事筹策,时莫之二,此其所以自比于子房也”。

大同东城墙雕塑崔浩

大同东城墙雕塑崔浩
Bigfish | 2012-4-3 10: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同东城墙雕塑拓跋宏

大同东城墙雕塑拓跋宏

拓跋宏(467~499),北魏第六代皇帝。生于467年,三岁为皇太子,五岁即皇位,史称孝文帝,在位二十八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拓跋宏自幼聪颖过人,熟读《诗》、《书》,他熟知鲜卑等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国传统儒学、礼仪倍加推崇。幼年由祖母冯太后呵护成长,并在其传帮带下渐臻成熟。祖孙二人同心同德处理国家大事。太和八年在祖母冯太后的主导和协同下,不断革除部落时期形成的陈规陋习。首颁班禄制,规定官员按级别发俸禄,禁止私侵国家和民众的财产。次推均田制,让民众有权垦种荒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禁止权贵无休止地侵占田地。再颁三长制,实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里为党,设立三长。改革的实施,限制了权贵们的既得利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经济发展,国力大大增强。孝文帝以“华夏一同”为己任,494年的迁都便是他“一同”的主要措施。其后,他又力行新一轮的改革:易鲜卑服为汉服;在朝堂上禁鲜卑语,说汉语;鲜卑人改姓汉姓,以洛阳为籍贯;鲜卑和汉人互相通婚;在吏制、法律、礼仪、典章诸方面革除旧制,行中原之制。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鲜卑拓跋部进入封建社会的进程,强化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发展了生产力,出现了百年拓跋的顶峰期。

大同东城墙雕塑拓跋宏

大同东城墙雕塑拓跋宏
Bigfish | 2012-4-3 10: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同东城墙拓雕塑跋珪

大同东城墙拓雕塑跋珪

拓跋珪(371~409),太祖道武皇帝,北魏王朝开国君主,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代建国三十四(371)七月拓跋珪出生于参合陂北(今阳高北)。公元376年,前秦苻坚破云中,代国亡。昭成帝石翼犍孙拓跋珪六岁,随母流落匈奴独孤部和贺兰部。386年,十六岁的拓跋珪复国,即代王位,三月后改称魏王,徙居定襄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登国十年(395)在参合陂之战中重挫了雄踞北方的后燕,其后他统领40万大军拔并州(今太原)、取信都(今河北冀州)、下邺城(今河北临漳)、平中山(今河北定州),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天兴元年(398)七月,定都平城,“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即皇帝位。在京师陆续建起天文殿、天华殿、中天殿、云母堂、金华室、紫极殿、玄武楼、凉风观、石池、鹿苑台。昭阳殿、西宫、鹿苑、虎圈、东西鱼池等皇家建筑。在京畿建设了灅南宫、犲山宫等离宫,打造了森严壁垒的平城都和强盛的北魏王朝。他从边境地区移入近百万的鲜卑、高车、徒河等各族部众充实京畿地区,并对内徙新民赐给耕牛,计口授田,使北魏王朝的农业经济很快发展起来。拓跋珪在位期间,重视文化事业,特别是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南北朝分治的局面。

大同东城墙拓雕塑跋珪

大同东城墙拓雕塑跋珪
Bigfish | 2012-4-3 10: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2f6bee08bebe0c540df3e389.jpg
文明太后冯氏(442~490),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她的祖父冯文通是十六国时期北燕的国君,母亲王氏是乐浪(今朝鲜)人。她幼年没入魏宫,11岁时被13岁的文成帝选为贵人。15岁时立为皇后。其时不足两个生日的拓跋弘被立为皇太子,冯后便担当起了养育之责。和平六年(465),文成帝英年早逝,年仅12岁的献文帝即位,冯后被尊为皇太后。其间,平息了丞相乙浑的叛乱,并临朝称制。467年孝文帝诞生,冯太后又担负起躬养太子的责任。献文帝亲政后,贬斥、诛杀了不少冯太后宠重的大臣。皇兴五年(471)献文帝逊位于五岁的太子拓跋宏,以太上皇的名义处理军国大事。承明元年(476)献文帝崩,冯太后第二次临朝称制,一直到490年去世也未退出政治舞台。
冯太后的历史功绩,一是在太和八年、九年、十年主持推行了班禄制(配套以租调制)、均田制和三长制,最终完成了百年拓跋的封建化进程,为盛唐的出现进行了准备。二是整顿吏治,严惩了一批贪 官,任用了拓跋丕、游明根、高允、源贺、李冲、刘芳等忠正贤能之士。三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模式,严格要求、悉心传帮带,培养出一位合格的接班人孝文帝。另外,文明太后主政期间十分注意团结各部族,注意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更重视与毗邻国家的往来。文明太后崇尚节俭,生时宫廷食谱减少十之八九,临终又遗命方山永固陵务行俭约,陵内不设明器,素帐、缦茵、瓷瓦之物,亦皆不置.
2e58bda71195ec1fd7887d8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人报到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