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和几位大同友人春节聚会,聊天的主题全围绕着耿彦波调任一事。
一位城建部门负责人感慨地讲,过去5年,自己每天都往工地跑,因工作原因被耿彦波骂过无数次但心里服气,跟着耿学到不少东西,也很有成就感,觉得大同的变化中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但现在随着耿彦波的离开,他从此可以不再忙碌了,可以重归以前坐在办公室里一杯茶一张报纸的悠闲日子了。
另一位搞投资的朋友说到动情处,称耿彦波为“耿爹”,说“中国可以没有钓鱼岛,但大同不可以没有耿彦波”。正是这位朋友,他的“亿万富翁梦”因为耿彦波的造城运动而告破灭,其之前投资的商铺多处被拆迁,补偿款勉强够本。但他说“耿爹拆我房,随便”,并说自己只是“小我”,家乡大同的建设才是“大我”。
亲眼目睹、亲耳听闻几个大男人对耿彦波的肯定乃至膜拜之情,素来对官员保持距离的我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之所以如此,我想大概是因为事先有心理上的铺垫。身为大同女婿的我,每年总会回来一两次,见证了大同这几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到大同人对未来的信心与期盼。这座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日渐枯竭,昔日的荣光已经不再,急迫地要寻找新的出路。学者型官员耿彦波“一轴双城,大美大同”的构想,得到了大多数大同人的认可。
假如我不是大同女婿,与大同没有任何关系,而只是作为一个媒体人,估计也会加入反对耿彦波的行列。这几年,我听到过不少对耿彦波的批评。由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强拆,以及安置和补偿不到位或不及时,导致一些群众利益受损、怨言不少,耿彦波被人送“耿拆拆”的绰号。
但是这个市长又的确不同寻常,他如此铁腕行为招来不少怨言的同时也赢得大量掌声。今天,也就是大年初三的上午,大同人自发在东城墙处举行“万人签名请愿活动”,表达对耿彦波的留恋,很多人喊出“耿大爷回大同吃糕”的口号,他们希望突然被调任太原市长的耿彦波能够重新回来,“续写大同新篇章”。
从现场看,虽然此次聚会有人事先在网上号召过,但前来的这些市民,男女老幼们,完全是发自内心地爱戴他们的“耿市长”,有位大妈说着说着泪就当众流下来了。
有位巿民在长长的红布上用黑笔醒目写道:没有耿彦波谁还能建新大同,没有耿彦波谁心还装老百姓?!在耿彦波之前,大同当然也是有过市长的,且是多任。但在今天到场的群众看来,从未有人像耿彦波这样几乎将他的全部心血投注在大同。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在干实事,谁在偷懒,一眼就能看出来。因其“白加黑”、“5+2”的工作方式,曾多次晕倒在工地现场,耿彦波又获封一个绰号——“耿黄牛”。
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天气下,置身数以千计的人群中,面对着他(她)们对耿彦波的各种肯定,我不知该如何评价眼前所见的这一切。近30年来,享受如此“待遇”的中共官员恐怕是凤毛麟角吧。这种对好官和干吏的飘扬,很容易被批评为“人治”。我发了几条现场的微博,跟贴中就有不少这样的批评。还有人联系上了薄 熙 来,说他当年离开大连时也是万民相送,结果呢?
此次耿彦波的职务变动很“突然”。2月2日,山西省委组织部发布“确定耿彦波为大同市委书记人选考察对象”的公示通告,据我所知这也是耿的心愿,55岁的他希望再在大同干完一届退休,以便将其铺开的宏伟蓝图完全落实。
孰料6天后,2月8日,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决定耿彦波代理太原市市长。大同人一下子懵了,很多人无法接受这一突然到来的现实。一位市民生气地问,“为啥调走我们的市长,我们一点知情权都没有呢?!”
诚如这位市民所言,在耿彦波职务变动这件事上再次应证了民意之轻。5年前耿彦波来大同,尽管是大同市人大任命的,却跟大同市民没啥关系,5年后耿彦波被调走,更不用征求他们意见。
大同市民应感到幸运的是,5年前尽管不是他们选择的耿彦波,但走马上任后的耿彦波的所作所为没有让他们失望。对于大同市民而言,可谓是“意外的收获”。今天已被他们大多数人认可的市长要调走,而另一位陌生的人要过来做市长,叫他们的心里面怎能没有想法?更关键的是,如果耿彦波走了,他铺下的摊子有可能变成烂尾工程。对大同前途的不确定性与隐忧,也是不少大同人希望留住耿的原因。
但是无力改变现实的他们,只有用“万人签名请愿活动”来表达心声了。我站立在寒风中,想,假如人民手中有选票,可以选择他们的乡长、县长与市长,他们还用在天寒地冻中如此悲情诉求么?
也有人在我微博下面留言说,如果人民手中有选票,恐怕薄熙来也会高票当选。不排除这种可能。但是这些朋友们也别忘了:人民用选票选你上台,也可以用选票赶你下台。除了可以直接决定政治人物上台与否的选票外,民主社会里的监督是全方位的:群众监督、媒体监督,权力内部的相互制约与监督,监督无处不在。
也许某个政治人物可以靠一时的“骗术”赢得民意和选票,但在无处不在的监督下,他(她)只有两种选择:第一,掩藏好自己的劣迹,从此做个诚实的人;第二,继续“骗”下去,被人揭穿身败名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就是因为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被媒体穷追不舍,最后被揭穿,不得不道歉下台。另一位前总统克林顿面对检察官对他与莱温斯基的绯闻调查,起初否认,最后是反复诚恳道歉并拉上老婆背书,才获得谅解免遭下台的。
从目前官方批露的信息来看,如果是在民主社会,在全方位的监督之下,犯下多种劣迹——拥有多个情人、收受巨额贿赂,薄熙来是不可能从大连到重庆一路安然做官的。当然,如果是在民主社会,为了政治前途着想,可能薄也就会按捺自己的一些欲望,不去犯这些错误了。
因此我有时也很感慨,如果人民手中有选票,可以决定官员的命运,其实对官员来说也是大好事。君不见,在目前体制下,官员承受的是双重压力,来自上级的和群众的。以前是靠上级任命,几乎完全听命于上级,压力也主要来自上级;现在互联网时代呢,虽然还主要是由上级任命,但民意在其间的分量越来越重,得罪老百姓的官员也往往干不长。
像耿彦波这样的官员,本身就有做事的愿望和能力,应该是会欢迎民主选举的。第一,他不用违背自己的良心去拍马屁取悦上级,只需拿出自己的真本事给民众看;第二,一旦被选上,他就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担心中途被调走,可以集中精力干事;第三呢,还因为监督机制的完备,他做事就得注意方式方法,不能违法。
如此一来,对于他和大同百姓来说,就是双赢的局面。他既能干事实现自己的政治成就感,又不会因为权力的傲慢而干出违法的事情导致下台。而大同市民则可以留住他们心目中的市长,即便耿连任两届下台后,他们照样可以用选票再选一个自己满意的市长上去。
其实到那时,也就不用在乎什么耿彦波了,因为有很多“耿彦波”甚至比“耿彦波”更优秀的人在等着大同人去选择呢。今天的这一幕万人请愿场景也就不会重现了。相反,另一种场景却会频繁出现:市长在市议会里接受议员的的质询、批评甚至被扔皮鞋。
我相信民主社会终究会到来,中国人一定可以用选票选择他们的乡长、县长、市长、省长,直至国家元首。但是在此之前,也请一些批评人士认识到中国的现实,对于大同人的“拥耿爱耿”热情稍微宽容一些,不要随手就是“人治”、“奴才”一顶大帽子盖上去,那既不客观,也很难让人服气。
同样对于耿彦波、仇和之类的官员,我也很纠结,是该鼓励还是批评?集优点与缺点于一身的他们,在中国目前体制下想干点事是很不容易的,往往遭遇官僚系统内部和民间的双重夹击,落得个“出征未捷身先死”的悲剧下场。要批评他们干事过程中犯下的错,也应客观分析其复杂背景,不宜一棍子打死。
总之,耿彦波调任这件事引发的震动及其余波,还是挺耐人寻味的。
——————————————————————————————
【推荐理由】
一位市民生气地问,“为啥调走我们的市长,我们一点知情权都没有呢?!”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清官情结了。民众知道伸手要权利的时候,公民社会才有可能。(贾嘉emily)
章文
专栏作家,资深媒体人,知名博客。察哈尔学会研究员,美国国际访问学者。著有《民主不是说着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