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报到 登录
平城论坛 返回首页

menhumajia的个人空间 https://bbs.sxdt.com.cn/?161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时隔两年,回头再看,一位非典型的中国市长

已有 1042 次阅读2015-12-5 12:39 | 中国

一位市民拿着特制毛笔在宽阔的马路上挥斥方遒,对着镜头他兴奋地打开话匣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诗赋小道,大丈夫不为也。人家你看,耿彦波一挥,城墙建起来了噢。”他手指的方向,是大同市正在修葺的城墙。

大同,一个曾经被誉为“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繁华古城。如今却屹立在一堆废墟旁边。污染严重,经济前景黯淡,城建落后,面对这样的烂摊子,市长耿彦波急切地想通过“文化大同”的城市规划为大同注入一针强心剂。

他奔波在城市拆迁与建设的第一线,工地上飞沙走石,老耿和官员们坐在车内指认哪块是拆迁困难区域,毕竟,牵动了全市30%人口的安置,是项大工程。

他说自己同情弱者,会尽量妥善安置拆迁户。当然,涉及拆迁这样的敏感话题,围绕着拆与不拆,触及各方利益,总有人满意和不满意。

在明亮的回迁房内,有户主笑逐颜开,握着耿市长的手,一再称谢。

拆迁现场,也有人怨气冲天,说将来必定有天喝药寻死。

老耿是个耿直,有点儿轴的人。工作雷厉风行,批起人来毫不含糊。

他批评地方官员:“你这个是失职啊,你赶紧写辞职报告,赶紧换个能办了的人。”对方只能悻悻地讪笑。“我跟你说呢,你这么个态度不行的。”……“大同需要的是能办事的人,不是当官的。”

他会监督第一线,指着和烂稀泥的工程负责人鼻梁,对旁边的下属说:“你看这个家伙他妈的表面上挺老实的,一肚子灰水,这小子。

越来越多的人成了他的枪靶子,这也暴露出严峻的社会问题。

在中国,做些表面文章充政绩,要比真正实干做事来得容易。

但老耿选择了实干为民的道路,并且,没有知难而退,而是争分夺秒,调动各方来实现自己的宏伟蓝图。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老耿面对镜头,常常念叨起这句话。各方的拖延,仿佛故意要看市长笑话似的,耿彦波明白,没有太多的时间,但只要能争取的,他必然全力以赴。

这位笃信佛教的市长站在55岁的人生临界点上显然已经看透了许多,有时,他坐在不开灯的车里,任由黑暗吞没他,仿佛此时内心才能真正回归安宁。

老耿的践行并赴任会非常隆重。很多拥护他的市民自发前来送行。汽车渐渐驶离人群,耿彦波终于潸然泪下,两行清泪无声地袒露多年仕途积压的情绪。

第一缕晨曦透过车窗,照进现实。耿彦波和衣而睡,一脸倦容。窗外热闹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新的一年来了。

这已经不是导演周浩透过镜头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中国的高级官员。在此之前,《书记》已经作为“一种题材”吸引了各方眼球。这一次,他的运镜依然极度写实,并且保持片中人物的完整性。犹如春秋笔法,把一个普通的中国市长小到生活、大到执政理念全部细节展现在观众眼前。

比如你可以看到耿市长的爱人,又是疼爱又是责备地把老耿“揪”回家的。这时,他不再是一台为改变而奔波的工作机器,而是作为中国普通家庭的一份子,浓缩为亲情关系中的一个被施予者。

再比如他对着镜头独白的分支,“大同今年冲不上去,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他撂下的每句话,神情中的疲惫,验证了一个理想主义者在官场生态的夹缝中生存,仕途上的升迁,他早已置于脑后。

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细节是,老耿升迁赴任太原市长前的宴席上,与大同市委书记丰庆祥的碰杯,口中喃喃道:“所有的话尽在此杯中……”一年半后,这位与老耿貌合神离,只知道打官腔的书记就被双规了。常言道:轻盈的,升天。污浊的,落地。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在这部纪录片中,除了老耿,还出现了多位特色鲜明的人物。

大隐隐于市的老马,常常穿着军绿色上装,在善化寺外晃悠,将拍摄者比作本土“安东尼奥尼”。(拍摄纪录片《中国》的意大利导演)

还有位明显经受过良好教育的钉子户hui(音),她反对耿市长这大规模拆迁安置,认为在整个过程中,许多拆迁户的精神都给消磨掉了。

导演周浩很自然地记录下大同人民的只言片语,关于生存,关于利益。

作为一名辞去《南方周末》20万年薪的电影从业者,周浩对纪录片有着足够的热情和自律。

最后,恭喜导演连续第二年蝉联含金量极高的——台湾电影金马奖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人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