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dt 发表于 2015-10-18 10:45:53

塞外名拳——八法拳

文/王占斌 2012年

在晋北,有一座塞外名城——山西大同,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民风淳朴、彪悍而尚武,清朝200年间,大同就有34人高中过武进士。至今,传统武术的门派在我市可谓种类繁多,太极、八法、梅花、形意、大成、少林拳、龙行、洪拳、鞭杆、绵拳、八极等有几十种,数不胜数。就是在这里,100多年前,诞生了一个由大同人自己创编的,一个稀有的武术地方拳种,它就是——八法拳。

八法拳是由清末著名武术家、少林技击传人、大同辛亥革命领 导 人李德懋(茂)根据平生所学,又四处结交武林志士并印证武学,汲取各门派精华创编了在晋北独树一帜、自成体系的八法拳。该拳汲取了少林、形意、通臂、炮捶、劈挂、弹腿、功力、翻子等多家拳法的精华,朴实无华,崇尚技击,主要流传在山西大同、太原和内蒙古河套一带。八法拳在拳路中体现了冲、钻、裹、拧、劈、撩、化、棚等八劲;在实际运用中恪守打、抓、截、拿、踢、靠、闪、震等八法。主要内容有拳、刀、枪、剑、对拆等五个套路以及九转还阳功、一指金刚等内、外功法练习、擒拿、点穴、卸骨等。。

sxdt 发表于 2015-10-18 10:46:07

“飞檐走壁”李德懋

说起八法拳的创拳祖师李德懋,还得穿越时空,回到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晚清和民国时代。

李德懋,字官厅,生卒年月不详,大约是1879—1953,还有说是约1875—1951年,他从小喜欢武术,拜飞刀马德胜(晚清时著名武术家,精通少林技击和飞刀)为师,学得一身好武功,能窜房越脊,飞檐走壁。据大同老一辈拳师讲,李德懋是一米八几的大个头,膂力过人,善使大枪,马上功夫娴熟,与山东双刀李凤岗、形意拳名家韩慕侠艺出同门。李德懋在战斗中,一杆大枪所向披靡,清兵都来不及回神,皆为其势所夺,被他的大枪挑起有丈余高……。

李德懋由于自幼习武,又尽得真传,所以功夫出众,他单脚踩地就能入土一、二分。艺成后又四处寻师访友,遇到高手就过招,随时随地学习。当时在大同,还有一位武林高手,名叫武祥(1863—1925),精通梅花拳。梅花拳由南方镖师石盘亮在光绪九年(1883 年)传入大同,石担任大同镇台衙门护卫,收了四个徒弟,武祥、宋世杰、四和尚、董占魁(绰号“草上飞”),武祥个头不高,是石盘亮的主要传人,在市内大西街四吉店门前摆铁匠摊为生,以“挑手”绝技折服过南北许多武林名家,世称“武氏挑手”,饮誉武林。李德懋曾拜访过门到武祥处学习技击,功夫更趋精湛。

sxdt 发表于 2015-10-18 10:46:18

创编八法拳,领导大同辛亥革命

1906年,李德懋加入了同盟会,成为同盟会的早期会员,并从该年起,同盟会陆续派王建屏、李德懋等人来绥远地区开展工作,发展会员。李德懋在绥远、得胜堡、杀虎口一带开设武场,利用自己开设武馆的便利条件,广泛联络天下爱国志士,并结识了许多大同有影响人物,如梅花拳师宋世杰、弹腿拳师李国华,以及清军绿营中的武林人物孙占彪、武万年、孔献林、马根义、傅殿臣、傅殿帮、傅殿举等人,他们经常在一起议事,积极为武装起义做准备。经过王建屏、李德懋等人的开辟,大同、归绥、萨拉齐、包头、五原一带很快成为同盟会会员广泛活动的地区。

为了起义和联络方便,李德懋又在大同城内九楼巷增开了一个武馆。宋世杰也在清营附近开设了一个商行,孙占彪也在附近开办了一个“恒元楼”药店。均作为同盟起义军的联络点。并在各个武场积极组织训练武装起义新兵。为了增强起义队伍的战斗力,提高军队素质,并结合当时实际情况,创编了拳、刀、剑、枪等短小精焊武术实战套路,作为训练军队的必修课。其套路结构严谨动作朴实无华,攻防兼备,且具有相应对拆手法。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同年10月29日太原起义爆发。同年11月30日(阴历十月初十),同盟会在大同发动反清起义,平时训练的新兵全部带红色领带,白色袖标,并按平时以八法拳方式训练的徒手散打队,以八法枪技法训练的长枪队、大刀队,长剑队,并分成四个大队,埋伏在镇台府衙的外围。另由宋世杰带领一部分人隐藏于西城门内侧,以便接应城外续桐溪等人增援的队伍。入夜,宋世杰之兄宋清响起火号炮,埋伏在镇台府衙外四周的起义兵立刻向衙门冲击。大同总兵王得胜、知府李德炳和知县葛尚礼都乘乱弃城逃走。

第二天,大同军政 府成立,李德懋被推选为都督,李国华、刘干臣为副都督,常珍为参谋长,宋世杰为统领,傅殿臣、孔献林为帮统,孙占标为营务处督办、彭继先为财政长,白英为民政长(据《山西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由此看来,八法拳是因为革命的需要才创编的。八法拳出手讲究快速有力,沉稳果断,回手不叼即擒,不挂即裹,歌曰:“如钢似锉,疾趋闪电,不叼即擒,不挂即裹”,八法拳在拳式练习中主要体现了冲、钻、裹、拧、劈、撩、化、棚八个劲力,应用上又有打、抓、截、拿、踢、靠、闪、震等八法,故因此而得名。八法中,该拳以打法和拿法为主,打法分上打、中打、下打、贴身打、探身打、连环打;拿法有顺势拿、破势拿、反关节拿;抓法有抓腕、抓肘、抓筋、正抓、反抓;截法有正截、反截两种;踢法注重弹、踹、勾、撩;靠有肘靠、肩靠或者肩肘并用;闪分左闪、右闪、闪中进打;震是在拳势中借震解脱,侍机进手。八法拳强调练习者必须以势取人,练起拳来要有一种威慑敌人的气势,招招式式,劲透全身,以拙为本,拙中寓巧,巧中化拿,拿中藏打,处处见杀机,进攻性非常强。用八法拳来训练旧军队,以增强在士兵在战斗中的拼杀作用,八法拳的实用性可见一斑。

sxdt 发表于 2015-10-18 10:46:25

行伍之中,著书立说

大同起义不久,清政 府派淮军、毅军来镇压,包围大同,数月后,山西咨议局副议长杜上化等抵达大同与清军谈判达成退兵协议,李德懋率革命军退回雁门关内,宋世杰则率领部分革命军驻扎在大同口泉一带。再以后的形势,了解一点儿历史的人们大都知道,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投机家袁世凯窃取,山西的军政大权被阎锡山窃取,曾任大同都督的李德懋跟随阎锡山去了太原充当了阎的副官长,1936年1月27日,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1师师长,授予陆军中将军衔。

1912年,李德懋著述并出版了《八法枪谱图说》,赵戴文在八法枪谱图说草案跋中说,“李君官厅,在有清辛亥以前,为运动改造国体,足迹半中国,而燕赵秦陇间豪杰子弟,多从君习拳术及长矛击剑各法,故同人中无不知官厅精娴于技术者”。

李德懋将大枪的用法概括为劈、札、滚、气奔、缠、扑、栏、棚等八法,并详细解释了用法。民国时候的武术家大多关注国家命运,在武术的传播上从不保守。他们希望国人习练武术,增强体质,抵御外侮,通过强民而强国。因此民国的武术著作空前繁荣。这本书的空白处,就以醒目的黑体标有“亡国之民,不如丧家之狗”、“卫国以武,备战以财”等警醒国人的口号。

常话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李德懋对技击和功夫的见解十分独到,他说:“凡学技击者,先以工夫为主,而后乃可言其技击,技击不足观,由于工夫未臻圆满之故。工夫者何,即有恒性锻炼之代名词也,朝斯夕斯勤而不倦,身体由是而发育,气血由是而和顺,筋骨坚韧,膂力增长,再进而练成上下一气,外抗之力愈大,百病之生不易,如是而再言技击,则技击有根。所以体育家对于工夫二字,视为天经地义。不容有丝毫怠忽,于其间若云成功,固非一日之事,不过视有志于斯道者毅力何如耳!”

sxdt 发表于 2015-10-18 10:46:34

“会打八法拳,开饷八块钱。”

八法拳创拳祖师李德懋在太原期间,大力传播八法拳,尤其是在旧军队中,将八法拳作为训练士兵徒手擒拿格斗的必修课。同时由于火器的盛行,他改良了八法大枪,将八法大枪的实用技法融入到刺刀拼杀之中。民国时期,八法拳在旧军队中非常盛行,比如傅作义的部队、阎锡山的部队,当时一度缺乏教授八法拳的教练,在军队中流行一句顺口溜,“会打八法拳,开饷八块钱”,就是说,只要会八法拳,就能每月领到八块儿“袁大头”,月领八块儿银元,在当时也是很令人羡慕的。在战争年代,许多八法拳传人都在战争中牺牲了,比如参加辛亥革命大同起义牺牲的骨干高保银等。民国时期,八法拳的传播主要靠旧军队,一些军官由于人事调动,将八法拳传播到全国各地,据《精义太极拳》(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版)一书高浩然先生习武小传中载“郭命三,是名拳师李官亭的高足,擅长八法,郝氏太极拳,赵堡镇太极拳,精于中医,尤长于针灸,誉满西北”,高浩然先生现隐居陕西西安,闲暇时授徒,从学者众多,可见,八法拳在陕西也有流传。

民国初期,李德懋30多岁,奉阎锡山之命,来到北京会友镖局,聘请武术教官。会友镖局在北京前门外粮食店,镖局里有一位老镖师,姓于名鉴,字镜堂,武功高强,是三皇炮捶于派创始人于连登的六子。于先得其父亲授,后来京拜宋彦超为师,得宋之奥妙后技更精绝,功达上乘。自此于鉴在北京大开山门,传授三皇炮捶拳。在一大段历史时期内“京都会友镖局” 同“三皇炮捶门”名声大震,镖局生意兴隆,与大刀王五创立的顺源镖局齐名。当时于鉴已年过五旬,身材瘦小,精神矍铄,脑后留有一条小辫,故此,江湖人送外号“小辫于”。李德懋慕名到北京,就是想请到于鉴到太原,为请到于鉴,李德懋曾放出口风:“若有人胜了我李德懋,我即下帖请人,若被我打败,说明会友镖局没有高人”,想想当时会友镖局是高手如云啊,当家的于鉴更是武功出神入化。李德懋放出的口风激怒了会友镖局,但李德懋也不弱啊,当时也是名震武林,最后会友標局怕有闪失,决定由于鉴亲自出马,双方寒暄过后即动手较量。于鉴抱拳拱手道了声“请”,李德懋左手一晃右手朝于鉴胸前就是一拳,李德懋使得是连三捶,于鉴对的是侧身掩肘,封住中心,紧接着李德懋第二拳又到,再打中心,于鉴上右步用右拳往外一磕,将李德懋的左拳磕开。接着往下一坐身,右手腕子一翻使了一招泻肚捶,右拳直奔李德懋的小腹打来。李德懋用右掌往下一按,想趁势拿于鉴的手腕,没想到功夫以臻化境的于鉴打泻肚捶是假,上步崩拳是真,腰往下一坐劲,只听“嘭”的一声,一拳己经打在李德懋的前胸。要知道于鉴是什么功夫,与人较技常常是发人丈外,李德懋功力醇厚,身子只轻微一晃,虽然没倒地,但比武被人打进中门,也算输了。老镖师于鉴比武以后,在李德懋的陪同下,只带了徒弟李靖清来到山西太原府,于鉴即被任命为山西国术馆总教官。李德懋虚心向于鉴学习了三皇炮捶,八法拳中的抱肘一势就脱胎于三皇炮捶拳的双合臂。自此之后,八法拳日臻完善。

sxdt 发表于 2015-10-18 10:46:43

汇集了民间武技的精华

八法拳的创始人李德懋在编创八法拳时,己经是一位精通多家拳法,在武学上兼收并蓄的人物了,他在飞刀马德胜处得到真传后,又得到了武祥、于鉴等名家的指点,以及和大同拳师宋世杰、李国华等拳师切磋印证武学后,掌握了中国传统武水的精华,李德懋正是汲取了诸多民间武技的精华创编此拳。

八法拳中的龙行势、龙虎交战顺步锤、掐鸡捏嗦等势源自形意拳,形意拳是中国三人著名内家拳拳种之一(形意、太极、八卦),位列中国四大名拳。形意拳的风格是“硬打硬进无遮拦”,儿如电闪雷鸣,而且代有名家大家引领风骚,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

八法拳中的铁翻杆、盖门二锤、滚心肘等拳势来自翻子拳,翻子拳历史悠久,讲究“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上而翻下,下而翻上,首尾相顾,前后兼施”的翻转技法和“前、后、左、右、上、下、中、双”的八种闪翻技法,又称“八闪翻”;

八法拳种的通天炮、十字锤等拳势出自弹腿,弹腿创始人为五代时候后周的僧人昆仑大师,以屈伸性腿法为主,并配合各种手法、步法所组成的拳术套路。此拳腿法快速屈仲出以激力,如弹射之势,近代弹腿名家首推王子平(1881~1973),王子平常表演石担(举重),人称“千斤王”,1918~1921年间,曾多次与外国大力士比武,都获胜利,名噪武林。

八法拳中的抱肘拳势脱胎于三皇炮捶的双合臂,三皇炮捶属于少林派拳术。它起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由普照和尚传授下来,以完整统一周身的功力与灵巧多变之技法相结合见长,历代高手辈出,如与八卦掌祖师董海川成为挚友的“神拳”宋迈伦、“小辫于”于鉴等。

八法拳中的挑钗等拳势是从劈挂拳中演化而来的,劈挂拳古称披挂拳,亦名抹面拳,因多用掌,故而又称劈挂掌,它将中国武术“一寸长、一长强”的技击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于技击空间的控制,讲究远则长击,近则抽打,可收可放,可长可短,武术界有“翻子加劈挂,神鬼也不怕”的说法。

八法拳中的拿法上肘拳势无论是拳势还是技击用法明显形同于查拳中的“鹞子抓肩七星势”,查拳起源于山东冠县,由回族人查尚义(查密尔)、滑宗岐、武殿璋等人创编并在回民中传播,查拳姿势舒展挺拔,发力迅猛,动静有致,刚柔兼备,功架整齐。

八法拳中金砖扣玉瓦、顺水拉船二势是由八极拳中的反背缠丝演变而来的,八极拳创始者为清朝初年的吴钟。主要流传于河北沧州一带,“八极意为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动作刚猛脆烈,多震脚发劲动作。清雍正年间,吴钟(字弘升)只身三进南少林,机关暗器无一沾身,且一枝枪南七北六十三省,扎遍天下无敌手,被誉为“南京到北京,神枪数吴钟”,清末时,八极拳因黄四海、李书文等高手而闻名中国。武术界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的说法。

饿虎扑羊、青龙洗爪等拳势出自少林十三抓;还有倒打紫金宫是否脱胎于戳脚中的穿心脚就不得而知了。

由于笔者孤陋寡闻,就不再一一列举八法拳中其它拳势与民间武技的联系,尽管如此也不难看出,八法拳就是来源于民间武术,是民间武技中精华的荟萃,此拳创始人李德懋在编制套路时,正是领悟了诸家武艺的要义,而后从众多拳种中撷取了一些具有实战意义的招势并加以改进,经过严密的组合和合理布局而后成拳。使各个动作之间连贯紧凑,这套拳,没有大跳大跃的动作和花架,招招注重攻防实战等技击作用,攻击性很强,自有其独到之处,说是精编一点也不为过。

sxdt 发表于 2015-10-18 10:46:51

传播与发展,长路漫漫

八法拳传到现在已有五代,大同的老一辈拳师都喜欢八法拳徒手套路,且经常互相换艺,故都会练八法拳,八法拳大同地区当代传人武世俊跟梅花拳师贾虎臣、八法拳师李天瓒学得八法门的全部拳械套路,李天瓒的师父就是李德懋,而贾虎臣的师父是武铁和杨疙蛋(武以手法见长,世称“武氏挑手”,杨以大枪见长)。

武世俊,字长孝,出生于1945年,八岁入武门,精通梅花、八法、洪拳、陈式太极学械及推手,其陈式太极受业于田秀臣,又得其师叔陈式太极拳大家冯志强、邓捷的教益,是一位传播八法拳械承前启后的人物,他曾于山西省武术挖掘整理中系统地考订了此拳种,并对该门套路录了像,2000年由人民体育山版社出版了武术专著《八法拳•八法枪》,为传播八法拳械做出了贡献。武世俊现任全国“中华武术展现工程”项目总监,中国人文大学武学院研究生导师,是梅花拳,八法拳,通臂拳传人,山西宋派形意拳笫二代传人,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武肚俊足大同市第一个走向全国的拳师。在1984—1986年,他參加了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苫作丰硕,《八法拳•八法枪》、《精编陈式太极拳拳剑刀》、《太极拳实用技击法》等专著,均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脫发行。他还根据九龙壁上龙的造型,出版了《龙形九式健身法》 一书。由于《八法拳•八法枪》在国内和中国台湾的出版,八法拳正逐渐被世人认识。八法拳发源于大同,自李德懋创拳以来,100多年里,八法拳主要在晋蒙陕等地流传,在发源地大同也完全保持了原貌,但由于多种原因,现在八法拳法中八法剑的老谱已经失传,非常令人惋惜。

武世俊于1967年开始正式收徒授艺。当时他主要教授长拳及形意拳类的拳械以及推广陈式太极拳械及推手,从学者甚多。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掀起一股学习武术的热潮,就是在那个时候,笔者追随武世俊老师学习传统武术,在大同公园西南角的杏树林,每天晚上7时左右,就有武术爱好者陆续赶到那里,每天都有二十几人,先开腰腿,再走拳,再学习新的招式,直到约9时左右,人们才开始散去。第二天又是如此,年复一年,记得当时武世俊老师教授的主要是十二路华拳、通背拳、八法拳、陈式太极拳一二路、武松滚龙刀、五侯夺命枪、日月追风双刀、双剑、鞭杆、八法拳对练、姊妹剑等套路,个别人还学习了八卦老八掌、南拳、形意五行拳、十二形拳、太极剑、散手、徒手对匕首、徒手对木棍等,功法主要是无极桩功、马步托婴桩、熊粧、浑元桩、八法拳法九转还阳功、打桩等,以及八法拳法擒拿术、卸骨等。到了冬天,人们都穿着厚厚的棉猴,戴上帽子保护头部,两个人或三个人一组,一对一或一对二徒手互搏,但不准打要害部位,一场下来大汗淋漓,既驱了寒,又长进了功夫。记得当时武世俊老师有个习惯,每个招式只讲三次,讲完了后就不再重复,哪怕半个字也不再讲。这就培养了许多人的认真劲儿,准时地来,聚精会神地听,生怕错过了学习的机会。

目前大同虽然不乏八法拳的习练者,但能够完全继承八法拳法、坚持练习八法拳法功法的人是少之又少。

路漫漫其修远兮,传统武术的复兴,还要靠新一代的年轻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塞外名拳——八法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