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一坐历史文化古城,你怎么了?
大同市民张建新热衷电影收藏,自建了一个大同电影博物馆,然而,多年来一直奔走,寻求资金与场地,然而无果!最终放弃!那天二十多台珍贵的放映机与多部影片装车离开大同,朋友欲哭无泪!从此大同又少了一个博物馆!大同机车博物馆的失去,让我们落泪一次,今天大同电影博物馆的失去,再次让我落泪!大同,一个文化古城,你怎么了?(以上内容据平城讲坛 整理而成 感谢 @大同民间档案馆)
快速链接:
山西晚报:大同市民张建新的民间电影博物馆
大同市民张建新热衷电影收藏,20多年来,从电影放映机到电影胶片,从电影海报到电影票、大同电影院印章,他倾其所有收罗着与电影相关的物品,活脱脱将曾经辉煌的大同电影业“收藏”了起来。7月3日,记者参观了张建新自建的“民间电影博物馆”。
这个“民间电影博物馆”并不大,电影放映机、各种胶片靠墙逐个排开,虽然局促,但看得出主人的用心;一面墙体上,全是有关大同电影的宣传内容。
“大同电影曾有过辉煌的过去。”张建新指着宣传墙,向记者介绍起大同电影的许多“第一”:大同市民耳熟能详的电影《戴手铐的旅客》镜头中,有大同的云冈石窟、华严寺、隍城街、大西街、火车站,是第一部在大同取景的彩色故事片;《云中古刹》是第一部有关大同古建筑的彩色纪录片;《周总理关怀云冈石窟》是第一部记录云冈3年工程(1974-1976)的黑白电影纪录片;《大同铜器》是第一部介绍大同传统工艺的彩色新闻片;《周总理陪同蓬皮杜访问大同》是大同第一部彩色新闻纪录片。另外,《李四光》《天平之梦》等早年的电影中,许多外景镜头均取自大同。“我希望从这些宣传画中,大同市民能有认识大同电影的一个开始。”张建新说。
张建新多年来一直从事美工工作,正是出于对电影艺术的爱好,使他走上了收藏与电影有关物品的道路。记者看到,张建新收藏有各种各样的电影放映机,最老的是上世纪50年代仿乌克兰式的16毫米放映机,机器上标注着“中央电影局南京电影机械厂制造”,另外还有从8.75毫米到16毫米、再到35毫米的“红旗”“长江”“山西”牌放映机。
此外,近千种电影胶片也是张建新引以为豪的藏品,新中国历史上经典的故事片《地雷战》《地道战》《欣欣向荣》等老片在这里都可以看到。另外,他收藏的1931年日本侵华期间拍摄大同的两部电影默语片《云冈石窟》《云冈石佛寺之旅》,为日本侵华进一步找到了罪证。
张建新表示,他的愿望就是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同电影博物馆,记录与大同有关的电影历程,唤起大同市民的文化自信心,为大同的文化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012-07-05 11:24 来源: 山西晚报 记者 郭斌 通讯员 东方 大同张建新对老电影情有独钟
“很多都算得上文物了。”博物馆还将免费放映老电影。
大同电影曾有过辉煌的过去。大同电影的有许多的“第一”:市民耳熟能详的电影《戴手铐的旅客》镜头中,有大同的云冈石窟、华严寺、隍城街、大西街、火车站,是第一部在大同取景的彩色故事片;《云中古刹》是第一部有关大同古建筑的彩色纪录片;《周总理关怀云冈石窟》是第一部记录云冈3年工程(1974-1976)的黑白电影纪录片;《大同铜器》是第一部介绍大同传统工艺的彩色新闻片;《周总理陪同蓬皮杜访问大同》是大同第一部彩色新闻纪录片。另外,《李四光》《天平之梦》等早年的电影中,许多外景镜头均取自大同。“我希望从这些宣传画中,市民能有认识大同电影的一个开始。
各种各样的电影放映机,最老的是上世纪50年代仿乌克兰式的16毫米放映机,机器上标注着“中央电影局南京电影机械厂制造”,另外还有从8.75毫米到16毫米、再到35毫米的“红旗”“长江”“山西”牌放映机。 大同电影博物馆:城市的影像记录
大同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电影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同也是一座“电影之城”。为此,在古城内打造“大同电影博物馆”,对于提升名城大同的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月23日。大同市图书馆“平城讲坛”。魏都古玩城“老城记忆馆”馆主张建新论道“老大同电影文化”,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为市民展示了老大同的市井风情。
在张建新看来,电影是大同的骄傲,曾辉煌于上世纪80年代,享誉海内外,是中外电影人向往的“影视之城”。张建新说,古城街巷、市井风光、民居群落、文物古迹,大同成为国内外不少名导拍摄电影选景的首要目的地,实景拍摄的这些镜头成为再现历史记忆的珍贵影象资料。“1934年拍摄的电影使我们看到了大同旅游的兴盛。1938年拍摄的电影像穿越时空一样把我们带到了嘈杂的小南街街头,铜匠铺有力的锤击声化成呐喊声,融入在人群中。1973年9月15日是大同人民最为难忘的日子,我们多么希望时间永远定格在这一天,锣鼓声、欢呼声迎来周总理的微笑,云冈石窟在总理的关怀下有了第二次生命。198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于洋导演来到大同,拍摄《戴手铐的旅客》等古城实景镜头。曾指导《望乡》的日本著名导演熊井启到云冈石窟等地拍摄《天平之甍》;香港百灵电影公司摄制的动作片《云冈游侠》、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国外某拍摄团队摄制关于抗日英雄李林的故事,取景地仍然在云冈石窟……历史留给大同丰厚电影文化遗产,电影承载着一段段百姓记忆。”
那么如何将老大同电影资源开发出来,把这些宝贵的遗产展示给国内外更多的游客,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同,对老大同电影文化情有独钟的张建新想到了建设大同电影博物馆,以影像大同为主题,将老大同文化传承、记录下来。
张建新告诉记者:“大同电影博物馆可以分为历史文化名城、亲切关怀、电影与古城、电影与大同火车站、电影与云冈石窟、电影与云冈三年工程、电影与古刹、电影与名人、电影与工艺美术、电影与戏剧、电影与大同煤矿、影视之城、电影院、地方餐饮、土特产与工艺品、走向新时代等不同的专题。比如将‘太后烧麦’等‘大同文化餐饮’融入到电影博物馆的规划之中,游客在欣赏老大同电影资源的同时,感受到大同文化餐饮的独特味道。餐饮文化下的博物馆可以打造出‘总理餐’、‘太后烧麦’、‘多尔衮烧酒’,‘昙曜养身禅茶’,以及多种旅游纪念品,全方位多角度发展、丰富大同电影文化大餐,复原一个仿大同老电影院的老电影厅,用传统理念经营,***电影专场,制作书籍、光盘,把古城文化介绍给旅游者。”
宣传大同历史,弘扬民族文化,使其成为大同独一无二的旅游品牌。大同电影博物馆展览采用立体布展,实物与有影响的食品相结合,如老照片、老家具等突出大同地方民俗特色,以区别其他城市。电影真实还原历史是其他艺术难以表现的,其是动态的,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融入其景记录着大同历史变迁,把老电影发展成一个文化旅游项目,进驻到四合院中,围绕文化推进旅游产业。张建新表达出对电影文化的热爱。
各种老式放映机。
墙上贴满了老照片。
在大同魏都古玩城采访时,当地人指着一家店铺说:“那是大同人自己办的个电影博物馆,有看头。”
说是博物馆,却并没有什么牌匾,不过是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店铺。但陪同记者前往的大同民间档案收藏者翟勇却说,不缺藏品,缺的是空间。在这里,你触摸得到大同的电影史。
店铺里,靠墙放着一溜儿老式电影放映机,从8.75毫米到16毫米,再到35毫米的“红旗”“长江”“山西”牌放映机都有,主人说最珍贵最古老的是那台上世纪50年代仿乌克兰式的16毫米放映机,标牌上写着“中央电影局南京电影机械厂制造”。
窗下堆着成箱成箱的胶片,主人说有上千种,不仅有经典的老故事片《地雷战》《地道战》《欣欣向荣》……还有极为难得的1931年日本侵华期间在大同拍摄的默片《云冈石窟》《云冈石佛寺之旅》,更有多部稀有的“文革”纪录片。柜台里摆着各种各样的招贴画、电影票、大同电影院印章,更吸引眼球的是墙上贴得满满的电影海报和老照片。看着它们,那份时代与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
这家民间电影博物馆的馆主名叫张建新,他是位美工,热爱电影,也热衷于电影收藏。20多年来,他不遗余力地收罗着所有与电影相关、更与大同电影相关的物件儿。他在店里安装了投影仪,有时候会放映一些难得的老片子。据说政 府曾有想法将他的电影博物馆与另外两家大同民间历史收藏馆一起搬进大同博物馆。他希望,无论在哪儿,无论空间大小,他的大同电影收藏,都能为这座城市添一份文化色彩与情怀。
大同电影有着诸多“第一”:第一部彩色新闻纪录片《周总理陪同蓬皮杜访问大同》;第一部有关大同古建筑的彩色纪录片《云中古刹》;第一部记录云冈3年工程(1974年-1976年)的黑白电影纪录片《周总理关怀云冈石窟》;第一部介绍大同传统工艺的彩色新闻片《大同铜器》……
1979年8月,曾导演《望乡》的日本著名导演熊井启来大同拍摄由井上靖小说改编的日本彩色影片《天平之甍》。这是部讲述唐代日本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和鉴真东渡的电影,它应该是在大同拍摄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和外国片。当时不少大同市文工团团员和农村生产队社员都参加了拍摄。
此后不久,香港长城电影公司来到云冈拍摄《云冈窟》。这是一部描述清末民初在云冈石窟发生的盗宝与护宝殊死斗争的故事片。除香港演员外,许多山西省和大同当地的武术健将也参加了演出。这应该是在大同拍的第一部彩色宽银幕故事片,也是第一部以真实地名作为故事片片名的电影。
著名的《戴手铐的旅客》也是在大同拍的,电影的许多镜头取自云冈石窟、华严寺、大西街、火车站等地,有剧组人员回忆,当时剧组在大同连夜重新布置街道,在墙上刷标语,贴大字报,搭建红卫兵活动的舞台……第二天一大早,上班的大同人看到这情景都吓坏了,后来通过广播向大家解释这只是在拍电影,群众才被安抚下来。不久后又在大同拍摄的故事片还有《李四光》……当时拍电影需要很多群众演员,大家都是主动来帮忙,没人索取任何报酬。
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在大同取景拍摄的影视剧多达30余部,但许多并不为人所知,或者说,人们并未因此了解和认识到大同在“影视基地”方面的价值。在我们已习惯每个地方都争着请导演请明星,希望借影视宣传城市拉动旅游的今天,回想大同曾作为无名的影视基地的辉煌,不禁令人感慨万分。 2011年11月7日下午,市长耿彦波专程前往正在施工中的煤气厂工业遗址改造项目工地现场办公。他要求施工人员进一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科学保存珍贵的工业遗址元素,合理安排各项工程的改造方案与流程,注入丰富文化因素,使之尽快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随着产业调整,大同市煤气化总公司煤气厂停产后留下了大量闲置的厂房、设备。按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部署,我市从去年开始对煤气厂进行改造保护,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厂区、厂房、设备在内的元素,通过改造、设计,为陷入沉寂的工业遗址注入文化灵魂,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带动园区及周边商业、餐饮、房地产、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该项目占地25公顷,计划工期为两年,重点改造6座直立炉、3个气柜及园区小市政和园区绿化等。
……改造后,这些曾储存煤气的大罐,将分别变身为文化演艺中心、城市会展中心和电影博物馆。 耿市长一走,这些文化创意项目再也不听说了,耿彦波除了在大同搞了多少实事啊,能修路恢复古城招商引资,文化创意产业上也有很多想法,哎:Q
页:
[1]